第121章 神来之笔的嗩吶(1/2)
华音校內录製的地方还挺多,有校內的录音棚,也有音乐实验室,还有排练厅跟音乐厅。
廖老师的动作很快,下午不过两点多就已经拉了一帮学校的教授老师在音乐厅等著了。
三人到的时候,里面不仅有民乐的老师,还有现代乐器的老师,正对著谱子在练。
这一幕又是再让三人颇为受宠若惊,这实在是太到位了。
“廖老师,这阵仗有些大啊!”
“哈哈哈~~小场面而已,你这首作品啊,我们看了,很有艺术性!”
廖老师的目光看著李长歌是说不出的满意,虽然都是偏流行的作品,但是这首歌跟他之前的一些作品有很大的不同。
这说明他这个准学生正在飞速的成长跟进步,到时候在他的教导下,他相信这又是一个伟大的世界性作曲家。
想到这他笑的更加和蔼可亲了,那些看著进门的教授老师这会儿也停了下来看著。
其中一个还是老熟人,李教授。
这会儿脸色有些不爽,眼底有些羡慕,回想前面跟他的对话,心中不由得暗骂了一句,这老登太嘚瑟了。
“你这首歌的配乐在这个音乐厅录製最好,你跟老师合练一下看看效果。”
廖教授这会儿作为了统筹开始安排了起来,等准备完成。
最先响起的是钢琴,以简单的音符和节奏为整首歌奠定基础,营造出一种静謐、略带忧伤的氛围。
隨后二胡加入,二胡悠长、哀怨的旋律线条与钢琴相互交织,进一步强化了忧伤的情绪。
“正月十八,黄道吉日,高粱抬~”
带著吴语的唱腔,小田带著细腻感,如同丝绸般柔滑,没有丝毫的粗糙,將歌曲中那种含蓄的情感和故事的细腻情节,通过细腻的音色娓娓道来。
88號公馆的小说原型中的人物的出身正是吴语地区的,而在海城长大的两姐妹,这吴语说的比李长歌还要好。
所以这首歌除了说唱风格的部分李长歌来之外,其他的副歌,桥段的独白都由大田小田来唱。
副歌的部分嗩吶也由李长歌来承担,嗩吶曲一响的时候,做为二胡手的李教授,那眼神又亮了,心下顿时对於这学生的覬覦不由的开始增强。
此时別说是他了,作为专业的教授老师们,这会都觉得有些惊艷,
这嗩吶曲编的真好,颇有种画龙点睛的感觉。
一旁看著的廖教授更是心中讚嘆,『这堪称神来之笔啊!』
作为作曲系的资深教授,以他的专业素养来看,不管是旋律构建、情感的渲染,还是风格融合跟民乐的传承。
这这如点睛之笔的嗩吶曲都让他讚嘆不已,虽然目前整体配合上还不够圆融,但是他已经能肯定,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音乐作品。
虽然他不敢確定,这首跟当下流行音乐风格大相逕庭的作品会不会火,但是作为学校目前学生的实践作品来看,这绝对能排到前列。
而后的合练跟录製,这一首歌了半天的时间,到下午六点多,李长歌叫停了。
这些老师教授简直是太敬业了,陪他一个小毛头小子竟然录了这么久,连饭顾不得上吃。
效果其实早已经达到了他的要求,但是这帮人颇有些吹毛求疵的感觉。
结束了录製,原本李长歌想要请这帮教授老师吃个饭,毕竟忙了一个下午又到饭点。
只不过这些人都拒绝了,一个个说家里留了饭,得回去吃。
“小李啊,你们仨也饿坏了吧,走走走,去我家吃饭,现成的別客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