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咘咘咘(1/2)
第314章 咘咘咘
虽然没有被列入可遗传的特性列表,但作为父辈或者母辈的马能够传给子代的特质远不止明面上那几条。
——这些都是不亲眼确认、不深入了解过的话很难察觉出来的细节。
【相马眼:b→b+】
时隔许久的数值提升。
按理说,达到“b+”级别的相马眼,即便不依赖【探测器】也该能做出还算精准的马体分析了才对——
可脑海中闪过几位练马师、骑手和厩务员对辉月的评价时,果断将这样的念头甩到了脑后。
将注意力拉回种马展示会现地,身旁几位牧场代表似乎正聊着中央赛马的育成流程。
是相当感兴趣却不太熟悉的领域,不由得竖起耳朵听了下去。
据某位同时也是周日竞马俱乐部一口马主的牧场代表所说:
几乎所有北方系的育成马都遵循着从北海道本场开始,在特定的时期往训练中心附近的牧场或本州的育成牧场转移,然后是初次入厩和闸试,接着转移到外厩调养,休整完毕以后的再入厩,最后以绝佳状态迎来首次出战这样的流程。
而在中小牧场或者个人马主的场合,通常会是练马师对拟定入厩马在北海道的育成状况表示认可后,先将其转移到训练中心附近牧场作为缓冲,再次获得认可后才会正式入厩的情况。
于是,将本州育成环节内部化的社台与北方集团和多数环节外包的中小牧场之间,差距就此显现。
马主最初通常缺乏经验,所以当接到练马师通知说“差不多该把马转移到训练中心附近的某个牧场,准备寻找入厩时机了“时,很容易会过早地进入到兴奋状态。
然而,这个“寻找入厩时机“的环节实际上却很棘手。
真正的挑战,往往从这里才开始。
“.所以不是想说练马师或者本州育成场那边的坏话,但每年都是这样的话沟通起来果然还是有些费劲了。”
“所以不管是牧场还是马主的场合,跟练马师的交流都很重要嘛——北野社长这也是这么想的吧?”
突然被抛过来的话题。
“唔确实得注意马主与育成牧场还有练马师的三方协作才行。”
成功糊弄了过去。
当然,对于这几名牧场代表的说法实际上也是赞同的态度。
得益于目白冲力跟目白宝祚还算不错的育成进度,更重要的是与练马师一方良好的沟通,目前来说两头都是从北海道结束育成后直接进入到厩舍的予想。
当然,被浅山称为“杜拉君”的目白冲力会是稍晚一些、甚至可能在二岁末三岁时才正式入厩的状况。
而昵称为“露露多酱”的目白至宝一方,的场师在前几天拜访了牧场后也大方表示“进入厩舍以后再慢慢追上进度也没关系”,定下了在本州育成牧场稍微休整过后就直接往厩舍转移的计划。
得益于正式进军中央以前就建立起来的关系,初年目的中央入厩目前来说是稍微乐观的展开——
当然,需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
社台这边的种马展示会结束以后,马不停蹄朝着新日高町的jbba静内种马站出发了。
年初的第一天,从jbba那边收到了例行向牧场派发的新版育成牧场管理指针。
多达近两百页的内容里,十分详细地为牝马从交配到分娩的过程提供了指导,这一次的新版本还补充了不少有关新生产驹管理的内容。
虽然以专业兽医师的眼光来看,这只能说是类似于国民健康科普手册一样偏向基础的东西就是了。
无论如何,jbba还是为中小牧场的发展和经营提供了不少便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