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巡航导弹一揽子计划(2/2)
“没有可以先空着,等到第一款巡航导弹卖出去,有钱了之后,就可以继续搞研发了。”
“哦。”
“第三款,海空军自用款,这款导弹的外形,要进行修型,具备隐身能力,弹体外壳,可以整体使用碳纤维材料来打造,进一步降低重量……”
隐身!
这话出来,很多人是懵逼了。
“秦亮同学啊,这隐身是什么意思?”
“咱们的巡航导弹,就算是飞超低空,依旧不是完美的,容易被天空中的预警机发现,所以,咱们要把外形改造一下,让它在雷达屏幕上消失。”
正好,接下来要搞双发重型隐身机的,就先用这个巡航导弹来练习一下隐身技术好了,有了这东西,以后四十年内都无敌手了。
至于别人仿制?呵呵呵,以咱们军队的个性,这种杀手锏,一定会藏得好好的。
“接下来说制导系统。”秦亮没给其他人反应的时间,继续抛王炸:“为了能引导一两千公里的远程巡航导弹,我们宇航工程系,要把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究出来!”
早期的巡航导弹,是不需要卫星定位系统的,靠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也可以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误差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海面上和沙漠里,地形匹配不能用,那误差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后世的战斧,说从左窗户穿过,绝对不走右窗户,靠的就是卫星导航系统,这东西,咱们也得有!哪怕一个简单的航空炸弹,加个gps套件,就是能精确攻击的杰达姆炸弹!
搞几枚导弹算什么,搞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才是宇航工程系最重要的项目!
“秦亮同学,你是说要继续咱们的灯塔计划?”王教授的语气中带着激动:“这个计划,咱们西工大也有一部分科研项目,可惜,项目被上级给……”
这下轮到秦亮惊讶了:“灯塔计划?”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王教授的嘴里,哼唱起来了这句最古老的歌曲,然后神情复杂:“灯塔计划是钱老提出来的一个项目,可惜……”
作为灯塔计划的参与者,王教授讲述起来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在美苏对抗最激烈的时候,他们都把外太空当做了征服的对象,苏联人走得最快,第一枚人造地球卫星,第一名飞上天空的宇航员……直至第一个登陆月球,美国佬才追赶上来。
至于航天事业能为人类做什么贡献,这也是航天人讨论的一个热点。
1961年,国内就举办了十二次星际航行座谈会,1965年,钱老提出报告,指明人造卫星的用途:测地卫星、通讯及广播卫星、预警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侦察卫星等等,当年4月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任务正式启动,代号651任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方红一号。
1967年,海军就提出了发展导航卫星的建议,第二年,灯塔一号导航卫星项目正式上马!
在秦亮的意识里,总觉得北斗一号,就是东方在导航卫星领域里的最早的研究了,没想到,居然还有灯塔卫星!
和北斗一样,寓意都象征着挂在太空,永远不会掉落的指路明灯,只可惜……
“这灯塔一号,什么原理?”
“它使用十二米长的重力梯度杆,顶部有一个天平动阻尼器,和美国的子午仪卫星原理差不多……”
说起卫星导航,人人都知道gps,这种导航卫星用的是精确授时的方式,用户只要能接收到头顶上三颗卫星发射过来的时间信号,和标准时间信号对照,就能知道这三颗卫星发射过来的信号用了多长时间,然后乘以光速,就能算出到三颗卫星的距离,再知道这三颗卫星的位置,就能用几何知识算出来自己的位置。
再迭加第四颗卫星,就能知道自己的高度信息,由于gps有二十多颗,就能保证随时随地头顶上都会有五六颗卫星,完全满足导航定位需求。
在这种卫星导航系统之前,美国也有导航卫星,这就是子午仪卫星,用的是多普勒频移的方案,极地轨道,太空只有五六颗,导航精度在几十米上,关键是,动辄半个小时以上,才能飞到头顶一次。
东方,也有类似的导航卫星计划!
从六十年代末期设计,到七十年代末期,灯塔一号已经完成了模型星、初样星、热控星、结构星、电性星的模装和试验,可以说,地面实验已经全部做完,就等着打卫星上天了!
就在这个时候,灯塔一号项目,下马了!
原因也很简单,国家要发展经济,很多科研项目太烧钱!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反正美国有gps,还有免费的民用信号,在当时短视之中,灯塔一号就这样烟消云散,和运十的命运一样,让人唏嘘!
在八十年代中期,陈老就创造性的提出了双星定位原理,还利用地球通信卫星和地面站做了实验,但是,上级就是不批!
一直到了93年,货船在海上被检查,gps信号被屏蔽……第二年,北斗一号项目就上马了!
北斗一号双星定位,精度差了一些,还需要地面站解算,但是,这毕竟是咱们自己捣鼓出来的卫星导航系统!没想到,到了北斗二代,居然又要去和国外合作,在被欧洲人坑了之后,老老实实地回来搞自己的北斗二代。
在这种关系重大的系统上,不能指望外国人,只能靠自己!
“如果咱们西工大动手搞的话,现在就能把灯塔一号发射上天……秦亮同学,秦亮同学?”
秦亮这才回过神来。
“王教授,各位老师,子午仪卫星类似的技术,已经落伍了,我们不能发射一个上天就落伍的卫星导航系统。”
“你是说,要搞美国的gps那种系统?那个技术难度太高了!上面星载的原子钟,我们国内就没有,耗费也太大了!二十多颗卫星,那得多少钱,靠咱们西工大……”
西工大再有钱,也经不起这么造啊!美国的国力雄厚,可不是咱们一个大学能比的!
“咱们当然要走自己特色的道路,用两颗地球同步卫星,打造一个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两颗卫星不够啊!至少得三颗卫星,还得呈一个三角形……”
“第三颗卫星,就用地球来充当!”
这啥原理?
双星导航,就是用两颗在轨的卫星坐标作为圆心,把用户到卫星之间的距离作为半径,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球面,用户就在这个球面交线的圆弧上,地面中心站的电子高程地球,是一个以地心为球心,球心到地面表面高度为半径的非均匀球面,只要用几何方式,算出圆弧和地球表面的交点,就能得到用户位置。
在定位的时候,用户还需要向卫星发送信号,用这个时间差来算用户位置。
这意味着用户在定位的时候会暴露自己的所在,和gps纯接收信号的方案有明显的不足,但是同时……这也开发了北斗卫星的新功能:可以发送短报文,简单通信!
当年汶川地震,第一批跳伞下去的勇士,携带北斗终端,就是可以用这个终端来发出信号!后世的很多手机,也都能用北斗短信,北斗通话,这是咱们东方特色的导航卫星系统!
秦亮介绍完了基本原理,一群宇航工程系的老师们,都用看外星人一样的目光看秦亮。
“亮子,你这卫星导航原理,绝对世界独一份啊!”
“是啊,提出一种全新的技术路线,你这脑子……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ps:战斧导弹和北斗定位原理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