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先进的加工技术?西工大有!(1/2)
第248章 先进的加工技术?西工大有!
变循环发动机项目处。
“我们就从最前面来研制吧,在这二级风扇后面安装可调节的外涵道出气环……我们的风扇是三级的,你们为何要在第二级的后面安装出气环?”泰德-英格林看到了西工大就派了一群学生过来,有些恼火,于是开始提问了。
最初的f101发动机是两级大风扇,后来为了给战斗机使用,就换成了三级风扇,直径减小到了970毫米,压比提高到了3.2.
他们在考虑变循环技术的时候,也想过从这里出气,那也是三级风扇后面,这东方既然选择了两级风扇后面,肯定有他们的道理!
“三级风扇之后,就是高压压气机的一级叶片。”丁军心中暗自庆幸,这些知识,自己都是背过的。
“在变循环的转换中,会出现高低压不匹配的情况,在这个地方设置出气环,可以调节高低压压气机的匹配,一旦到了三级叶片后面,那就会直接面对高压压气机,很可能会导致气流不通畅。我们在计算机上反复模拟过,认为这样做不行。”
“那能再给我们模拟一遍吗?”
“这个……需要用到特殊的软件,这软件也不知道能否开放给你们使用,所以……你们得等等,我们得汇报给上面。”
几分钟后。
“学校需要打报告给首都那边,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你们如果能把f101发动机的参数提供出来的话,送到我们计算机专业那边去验证,就会很快了。”
“不,我们还是等吧。”
计算机专业,一群师生对着电脑,狂敲键盘,一天之内,改出一款专门计算发动机内部高低压匹配的软件来,这可不是一般的难,还好,现在西工大计算机专业人才济济,大家伙都是编程高手!
“各位一边工作,一边听我讲一下秦亮同学的意思,如果一天内编写不出来,那也不着急,只要程序内部,设计一个定时,几个小时后,给出运算结果就行,三级风扇就会扰流,两级风扇就没问题,但是,这里面的数据记录和转存的程序,一定要编写巧妙!只要数据存入计算机,就一定要通过电子系刚刚研制出来的数据链系统,把资料传出来!”
这个时代,大部分的电脑甚至连上网功能都没有,只能玩单机,西工大因为要搞研究,彼此之间要搞同一个项目,所以用的是局域网的方式,简单来说,同一个机房内,所有数据都存在一个硬盘柜里。
不出意外的话,美国佬对那个硬盘柜会非常看重,等到研发完成,硬盘柜估计是要带走的,平时也会严密监督。
想要复制技术资料,那就得用无线的方式!
后世,电脑使用的无线局域网,是在九十年代才开始的,但是现在,西工大已经在开发第一代数据链了,这东西,可以很轻松地接入网络,来个无线传输信号!
沈阳,606所。
“张工,美国佬的f101发动机的前三级风扇叶片设计资料,西工大那边已经给我们送来了!”
张工满脸兴奋:“嗯,不错,立刻插到计算机上!”
606所的设计,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了,对于发动机这种复杂的流体力学产品来说,计算机只能是辅助设计,在设计出来之后,就会去吹风洞,从风洞里得到大量的数据,然后再修改设计,就这样,一点点地进行。
现在,606所的研发,也刚刚完成了前面三级风扇的设计而已,对于这种军用大推来说,前三级风扇,也相当于是低压压气机,一级级地研发过来,设计所受益匪浅,他们已经吃透了这低压压气机的设计,以后再修改,完全是游刃有余!
很快,电脑上出现了f101发动机的风扇叶片设计图,张工对着图纸,仔细地研究了一番,然后……
“这不就是f404发动机风扇叶片的放大版嘛!”一旁的工程师尹海洋看着上面的数据:“这美国佬,居然也会偷懒!”
f101发动机的原型是给轰炸机配备的,所以发动机的涵道比超过2,为了改成战斗机发动机,原本的两级风扇改成了三级风扇,直径减小,涵道比降低到了0.87,同时低压涡轮进行了修改,转速提升,这样就改好了。
当时通用电气手里成熟的涡扇就是f404,所以,他们就把这发动机的三级风扇叶片放大,直接给用过来了。
“是啊,美国佬也会偷懒,不过,人家简单放大之后,就能完美匹配,这也是不一般的,说明他们已经吃透了发动机核心机的设计。”张工说道:“而且,这风扇叶片的设计思路,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这是东方第一次接触到国外的三代大推,而且还是设计原理和结构图,有详细的数据!
张工很是感慨:“他们使用的是整体叶盘技术,这需要先进的粉末冶金技术,以我们国内目前的水平,根本就生产不出来……”
风扇叶片,是要插到风扇叶盘上的,这彼此之间的连接,就需要各种榫卯结构,各种固定方式,不仅仅会增加复杂性,还会降低可靠性,万一某个销子松了,那就是一场灾难。
整体叶盘技术,就是把叶片直接和叶盘做到一起,整体成为一个零件。
要知道,为了降低重量,这发动机内部大量使用钛合金,怎么把叶盘和叶片做到一起,可不容易。
就算是拿到了西方的技术资料甚至是样品,那也根本就造不出来,毕竟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就算是面前摆着整体叶盘,不知道怎么加工出来的,那也白搭。
“要不,我们问一问西工大?”尹海洋开口:“那边的技术很先进,或许他们已经攻克了这个技术难关呢。”
“是啊,410厂给咱们造的发动机风扇叶片,还是分开的,在咱们前段时间的测试中,还出现了叶片飞出来的恶性事故,要是西工大有类似的技术,咱们就直接从西工大订购……”
410厂的加工技术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那边虽然有一些手艺高超的工匠,可以用双手实现比数控机床还高的加工精度,但是……这工艺上的事情,还真解决不了。
“西工大有吗?那个秦亮不推荐直接仿制f404,就是说咱们国内的工业基础不够……”
张工站了起来:“咱们看看去就知道了!”
西工大,材料系。
“张教授,这美国佬的发动机世界第一,果然是有底气的,他们的加工技术,真的是太先进了!”
“是啊,这技术,领先咱们东方航空工业二十年啊!”
听着从沈阳过来的一群人的喋喋不休,张教授皱着眉头:“什么先进的加工技术?”
“您在西工大,难道就没有第一时间分析美国f101发动机的资料?”张工满脸的惊讶:“现在,我们已经拿到了前三级风扇的全部资料,仅仅这整体叶盘技术,就够我们……”
“我还以为是什么呢,不就是整体叶盘嘛!”
“西工大有了?”张工更加惊讶。
“看你们千里迢迢地过来,真是不容易,走,带你们去航空发动机系校办工厂看看!”
现在,差不多工科类的每一个系,都有自己的系办工厂了,当巡航导弹项目获得军队订单之后,航空发动机系的系办工厂,也就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
沈阳来的一群人,带着满心的疑惑,乘车穿过校园,穿过了外面的一片庄稼地,然后停在了一座工厂前面。
工厂的厂房很老旧,估计是其他厂房改造的,进去之后,就能看到宽敞整洁的厂房内,各种发动机的零部件正在生产之中。
“来,你们看,这就是咱们的涡扇十一发动机整体叶盘的加工,咱们这发动机很小,要是用传统的方式,会非常的复杂,所以,干脆就整体加工了!”
众人睁大眼睛,看着面前的数控机床工作台上,固定着一个直径三十厘米的毛坯,工作台可以动,上面的刀具也可以动,这是……多轴联动数控铣床?
不,这不仅仅是盘铣!看着刀具在z轴上移动,众人睁大了眼睛,这还混合着插铣!
“这数控机床……哪里来的?”
“咱们西工大机械系自己搞的,涡扇十一发动机,麻雀虽小,五脏齐全,加工还真费脑筋,所以,机械系那边就专门搞了个盘铣-插铣复合铣削中心,这东西也干不了别的,只能加工整体叶盘,还是冷端的。”
盘铣,就是加工盘面,但是这东西要加工复杂的曲面很困难,所以就得配合插铣,后者是高切除率金属切削最有效的加工方法之一,更是可以进行曲面加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