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军转民典型之长虹厂(1/2)
第255章 军转民典型之长虹厂
旁边的厂房内,枭龙的组装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机身的框架已经大致完工,内部设备在陆陆续续地安装之中,虽然没有覆盖蒙皮,也能看到飞机的外形轮廓。
两肋进气,边条翼加中等展弦比梯形机翼,机身大小看着和超七差不多,但是经过这样一升级,看着更加的现代化。
“不错,不错,这飞机小巧灵活,咱们空军……”
“它的定位是出口型战斗机,适合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我们的国土广阔,并不适合操作这种战机。”秦亮已经不是第一次给空军科普这个知识了,空军没钱,就少装备几架,但是必须得是中型或者重型战斗机,这种轻型飞机,那就是鸡肋。
专门定位出口的战斗机,还是别自用了。
一旁,宋老神情复杂,他还真担心空军领导们看上了枭龙,把歼九项目给放弃了,现在,秦亮坚持初衷,大力支持歼九,而空军又对秦亮是无条件的信任……歼九项目走到现在,多亏了秦亮的支持啊。
“秦亮同志啊,你这样说的话,咱们可是有不同的意见的。”此时,在场的空军张领导开口了。
“这些年来,咱们空军的主力战机就是歼六,作战半径只有五百公里,那咱们就每隔五百公里,建造一座空军基地,这样就能组成一个密集的防空火力网了,这些年来,咱们四五千架歼六,足以满足国土防空的需求了。”
宋老的一颗心,再次紧张起来了。
“是啊,再说了,枭龙的机体虽然小,但是换上省油的涡扇,航程也能有两千公里,而且咱们国内也正在研发类似的涡扇发动机,以后肯定能国产,这枭龙价格便宜,完全能一比一的替换歼六……”
宋老的心情更加紧张了,他的目光充满期待地看向秦亮,希望秦亮能说服空军。
“各位,时代在变化,之前的很多思维,也都需要跟着改变,当年提倡的是空中打游击,现在,几场战争下来,大家伙难道还看不明白吗?现在空战比的是什么?”
秦亮看向众人:“谁的机体庞大,谁携带的武器弹药多,谁的雷达看得远!在这方面,重型机和中型机,有很大的优势!就拿双发强六来说,这一架的作战效能,就相当于四架枭龙!而这一架的消耗,绝对比四架枭龙要少!空军早就该缩减规模,从数量优势升级为质量优势,这才能应对未来的战争!”
“各位,咱们在天府楼设宴,接下来,咱们一起去吃饭?”屠老赶紧打圆场,现在这谁都说服不了谁,再说下去,岂不是得吵起来,这样对大家伙都没好处。
“天府楼?听说和建国宾馆一个级别的,咱们还没去过呢!”林老满脸笑容:“走!”
天府楼,成都最豪华的园林别墅式的酒店,属于川省的国宾馆,以现在132厂富得流油的程度,请大家伙的吃饭住宿,当然得是最高级别的。
不知觉中,外面的天色就黑了下来,大家伙大步流星地向外面走,大家伙的车子,停靠在了132厂门口。
“咱们这次过来,是沾了亮子你的光啊!”林老走到红旗轿车的旁边,笑呵呵地开口说道:“要是只有咱们过来,那就住132厂的招待所,吃132厂的食堂,现在有了你,咱们的吃饭住宿,立刻就升级了!”
秦亮笑了笑,刚刚要谦虚几句,就看到一辆老上海轿车,风驰电掣地疾驰而来。
“各位领导,电话里你们说要咱们长虹帮忙生产机载设备,咱们就立刻过来了,请各位放心,咱们厂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哪怕赔钱,也要优先满足军队需求!”
看着车上下来的四个兜的干部,林老非常满意:“好,不错,780厂不愧是军工厂的底子,有觉悟,有前途!走,一起去吃饭,咱们饭桌上说!”
天府楼,餐厅包厢内。
长虹机器厂的厂长王治东,滔滔不绝地给众人介绍长虹这些年来的发展。
“前些年,咱们就意识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电视机的需求,所以开始试制电视机,到现在为止,咱们一共研制成功了五个型号的黑白电视机,四个型号的彩色电视机,尤其是在去年,咱们和松下达成协议,购买松下的彩电散件,在国内组装,咱们长虹拥有全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
秦亮皱起来了眉头。
“亮子,有什么想法,直接提!”林老看出来了。
“王厂长,咱们长虹厂质量最好的电视机,还是进口散件组装出来的?”
“是啊。”王厂长点头:“目前,咱们自己生产的电视机,都是分立件的,进口的电视机,用的是集成块,一块视频,一块音频,电路板上的元件数量大大减少,这电视机的可靠性自然就大大提升,还有显像管,咱们国内兄弟单位生产的,根本就没法和国外的相比……”
“咱们长虹不能生产显像管?”
“是啊,咱们的显像管,都是从773厂采购的,他们厂之前是造电子管的,在59年,就造出来了全国第一个黑白电视机显像管,不过到现在还都是手工生产,没生产流水线,那质量……”
到现在为止,国内依旧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模式,和国外的生产流水线相比,产量低,品控低,质量参差不齐……
这些都是摆在东方家电行业里的大问题!历史上,到了1983年,国内第一条黑白显像管生产线,才在773厂建成,年产五十万只14英寸和17英寸的黑白显像管,顿时就缓解了国内电视机显像管紧缺的局面。
至于彩电显像管,得等到八十年代后期了。
在这个年代,有条件的人,都希望能买到一台进口彩电,因为他们知道,进口的比国产的质量好太多了。
但是到了后世,就没有人再纠结了,因为我们的国产彩电,已经是世界一流的了,那些进口彩电,只能曲高和寡而已。
汽车也是如此,这个时代,任何人都知道进口车的质量杠杠的,但是到了后世,咱们的国产车质量,也已经是世界一流的了。
秦亮之前对国内的家电行业,并不是很熟悉,也不知道这家电行业里的门道,而现在,既然遇到了,那就得帮忙推动一把!
“显像管这个东西,必须要能自主生产,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整条生产线,大幅度提升我们的电视机显像管生产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秦亮开口道。
王厂长心中那叫一个高兴:“没错,就是这样!秦亮同志,你这话就是咱们的心声!咱们长虹厂早就期待着能引进一条显像管的生产线了!”
命运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他们既然已经选择了造电视机这条路,当然希望能自己生产显像管,质量和产量,都由他们自己控制,只可惜……要从国外进口,不是他们说了算的,得向上级申请!
林老点头:“既然长虹厂有这个想法,那咱们空军可以大力支持,咱们给相关部门协调一下,让他们尽快批准你们的引进计划!亮子,你还有什么要求?”
秦亮思考片刻:“长虹厂引进了显像管的生产线之后,就不能再采购其他工厂生产的显像管了,你们只能把多余的显像管卖给其他工厂,不能从其他工厂采购,这个期限,就暂定三十年吧。”
长虹的这个屠龙者终成恶龙的故事,就是他们发展壮大之后,就想要搞垄断,把全国所有的显像管都给买走了,让其他电视厂没有显像管可用。
这就是一个从市场竞争到垄断的过程,那些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公司,是不会满足的,他们希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把竞争对手都搞垮,这样自己就能获得更大的垄断利益。
对市场来说,这是不利的。
而长虹这样搞,也没有发展壮大,把显像管都买走了又如何,液晶电视的时代到了!
现在,既然大家伙坐在一起,秦亮就得给对方指点一下明路,做人留一线,别想着挤垮全部竞争对手。
王厂长错愕片刻,然后点头:“那是自然,我们有了自己的显像管生产线,肯定不会再外购显像管啊!各位领导,我代表长虹厂,感谢你们的大力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