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醒来(2/2)
从法国回到英吉利后,吴轼就和马萨一起,开始参与威廉姆斯的持续研发工作。
吴轼的表现让车队有了想法,开始让他尽可能的去还原在墨尔本比赛时候的数据,以此开发模拟器。
“保胎数据,这是我非常疑惑的,为什么你在后面的轮胎衰减能够那么慢?”性能工程师安德鲁·默多克有些急切。
吴轼皱着眉头,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他依然还想尽办法去描述自己的状态带来的改变。
“轮胎走过每一寸土地时的状态都是有差别的,地面的颗粒度、坚硬杂质、橡胶物都会影响轮胎的衰减。”
吴轼想了很久,举了个大家都听得懂的例子:
“雨天我们要怎么驾驶赛车?为了尽可能快的速度,我们会寻找干地,如果都是湿地,我们会寻找水少的地方。
“路面的平整度也是有区别的,所以这时候水面存在差异,寻找到水最少的地方,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强的抓地力。
“获取抓地力的过程和保护轮胎的过程是相通的,在你跑过每一圈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大致路况如何,然后下一圈去改变。”
几名工程师面面相觑,哪怕是马萨也摇了摇头,说道:“你是说,你针对实时变化的路况,进行了实时的调整?”
吴轼点点头。
“好吧,先还原你的数据给我们,我们再来进行模拟。”罗德·尼尔森无奈道。
于是研发工作继进行。
“你的驾驶风格比较激进,这很好。”乔纳森说道。
“怎么了?”
“马萨也一样,他的绝对速度很快,你们是同一类人。”
两名车手的风格相似,对于车组来说是绝对的好事,这样赛车的研发工作就简单很多。
吴轼一直是喜欢转向过度的,对于他来说,将车头摆正比控制好车辆更加重要。
所以他的调教趋向一直是这样的,车队也跟着他的想法进行了调整。
马萨对此的看法是,他适应赛车的能力很强,所以也没什么大问题。
自2009年的伤势之后,他竞技状态有所下滑确实是事实,所以才在澳大利亚站乐于为吴轼的比赛做些贡献。
当然,如果可能,他更想吴轼去做掉汉密尔顿。
两名车手之间关系和睦,克莱尔也非常开心,不过她大部分时间不在车厂,而是到处去运营公司。
她的首要目的还是让威队的财报好看起来。
重复且枯燥却又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就是f1周间的真实写照。
在三月二十一号的时候,威队比赛物资已经开始运往下一站——马来西亚的雪邦赛道。
这条赛道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两条超长直道,尾速将在这里被无限度放大,所以车辆的极速性能显得非常重要了。
当然,这一条赛道,车队还是以马萨的想法为主,在大家看来,吴轼压根没跑过这条赛道,能够提出什么有用的建议吗?
你说模拟器上的圈速?大部分从旧时代走来的工程师,都是不太信这玩意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