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我只是尽了我那份力(1/2)
第172章 我只是尽了我那份力
所谓的等会雨停,不过是许多车手的一厢情愿,雨势是渐渐小了,却没有停息。
“收到赛会通知,准备进行q3。”乔纳森对吴轼说道。
“好。”吴轼没有多说,戴上头套和头盔后,坐进了赛车。
雨天的排位赛有两个难点,一个难点在于雨天不好驾驶,第二个难点在于赛道情况变化非常难以预料。
如果雨势小,最后飞驰的车手说不定就会获得更好的赛道条件,如果雨渐渐大了,那么更早飞驰的车手将会获得优势。
“根据气象显示,接下来的十二分钟,雨势都很稳定,不用太过于担心先后问题。”乔纳森跟吴轼说道。
“明白。”
吴轼确实没有太担心,因为这不是他要担心的事情,他没法猜到老天爷要下多少雨,这个工作是车队的。
“先熟悉下赛道情况,注意不要发生碰撞,安全带回就行。”乔纳森又补充道。
这是所有工程师都会担心的事情——新秀车手的雨战能力,不管这名新秀在低级别里表现的如何。
吴轼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前方车组人员也示意可以出车。
嗡吼!
车辆驶出p房,进入赛道。
失去了房屋的遮挡,雨滴噼里啪啦的落在头盔上,护目镜虽然有疏水层,却依旧可以看到雨水沾染的痕迹,直到速度上去后,雨水的痕迹才减少。
这次吴轼发车卡在倒数,估摸着是车队认为需要前面有车手先去跑出赛车线来,便于他这位新秀跟随。
吴轼的出场圈,在赛道上画龙。
“这家伙在干什么?暖胎吗?不至于暖个半雨胎吧。”乔纳森嘀咕。
这当然不是在暖胎,而是在寻找地面的抓地力。
刚刚的狂风暴雨不仅将砂石吹入赛道,更是将赛道边缘的橡胶颗粒带得到处都是,不同地方的抓地力区别非常明显。
除此之外,雪邦赛道是有高低落差的,路面也有着起伏,不同区域的积水情况也有所差异。
出场圈一圈的情况下,他差不多摸清了轮胎的状况,和赛道表面的情况。
第二圈,他告知车队,他要开始飞驰,让他们随时通知路面情况。
嗡!
雨胎压过路面,积水顺着轮胎的沟槽激射而出,在车尾化作雾气弥漫在空气中。
“在这种雨势下,飞起的积水最高可以达到六米。”大卫介绍道。
“雪邦赛道一直以来都以天气易变而在诸多大奖赛中闻名,今年果然也是这样。
“到了雨天,车手们的圈速会显著下降,但车手的差距也会被显著拉开。”
大卫没有直接说,不少车手丫的就是旱鸭子,在雨天保持不撞,就已经是万幸了。
“我们看到,吴轼和维斯塔潘两位新秀车手都成功进入了q3,接下来的雨天刷圈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当然,有些事情是值得介绍的,吴轼和维斯塔潘在f3中就展现了卓越的雨战能力。
“特别是吴轼,在f3两场雨战都有了出色的表现,维斯塔潘在诺里斯林的雨天中,更是击败了吴轼,拿到了冠军。
“可以看出,这两位新秀都有着不俗的雨天驾驭赛车能力。
“但是f1不管是马力、速度还是驾驶难度都要远高于f3,在他们没有彻底展现出雨战的实力时,我也无法断言他们是否能够跑好今天的排位赛。
“不过我也听到了好消息,明天的正赛将不会有雨,这对于大多数车手来说,都可以松口气了。”
大卫讲了很长一段,也让不少只关注f1的车迷知道了吴轼和维斯塔潘两位新秀的之前赛事的些情况。
“吴轼已经开始飞驰了。”大卫说道。
此时转播画面中,吴轼、马萨、维斯塔潘三辆车正在进行第一个飞驰圈,大家的速度都非常一般。
哪怕是吴轼,也需要通过一个飞驰圈先感受地面正在不断变化的抓地力,并且找到合适的线路。
在雨天,线路任何微小的区别就可能造成车辆的速度损失,特别是对积水位置记忆的不够准确,压上积水,被阻拦速度是小,直接打滑是大。
相较于民用车一边压水一边不压水时导致左右抓地力、阻力不同,从而影响控车,f1可以通过调整差速器来应对抓地力不同,但谁能够不停的调整呢?
吴轼能。
他依靠一个飞驰圈,获得了地面的基础数据,大脑飞速复现着刚刚所有的记忆。
每当有一辆赛车驶过路面,都会造成路面的变化,所以他的第二个飞驰圈并不准备像是其余车手一样等到最后时刻才进行。
完成散热圈后,他于第四圈立即开始了再次飞驰。
乔纳森:“我不建议你这么早开始,不过你认为可以,我只能告诉你,道路交通条件不错,大家都在缓慢行驶。”
“嗯。”
吴轼应了声,车辆却减速在巨大的15号回头弯里左右摇摆,再度感应到轮胎和地面那无比清晰的摩擦后,他才对准了发车直道。
嗡吼!
车辆猛然加速,如同出笼猛兽,雨水溅落在车辆上,又瞬间被气流带着后掠。
第一组弯道是1号右弯和2号左弯共同组合而成的,正常要进入1号弯,肯定是靠着左侧线路走最好。
可是此时,右侧的线路积水更为相似,换句话说就是抓地力波动小,这样才能够保证赛车的稳定性。
簌簌唰唰!!
雨雾遮天,在临近1号弯的时候,吴轼一边降档一边向着左侧变道,等过了drs白线后,减速更为剧烈,缓缓扎入如同一个半球形的1号弯。
这种“Ω”型的弯道,弯心是在出弯口的位置,所以拐了一大圈,才抵达弯心。
轻微压过路肩后,立即回正方向,向着左侧2号弯拐入,这里不用吃到弯心,因为紧接着的3号右大曲弯对于赛车的位置要求不严格。
这也是雪邦赛道的一个特点,宽敞,路线多,因此每年都能贡献不少精彩的超车。
3号弯中,车辆渐渐加速,一对前轮又将水雾抛起,像是双翼展开一般。
这里可以尽情的加速,吴轼可以肯定。
嗡嗡!!!
引擎声在雨雾中有几分沉闷,却依旧气势十足。
乔纳森tr:“4号弯,维斯塔潘在过车,我们已经通知,注意。”
还没驶入弯道,就看到了前方一闪而过的小红牛。
雨天能见度太低,没有提醒很容易忽略周边的情况。
吴轼按照自己的节奏降档,并且调整差速器,以大弧线的方式过了这个直角弯。
这就是雨天和晴天的显著区别,赛车抓不住地,强行吃弯心会导致速度更慢。
5、6号弯,一组大型s弯,这里是整条赛道最具挑战性的地方,不仅是全场平均时速最快的弯道——一般在225km/h。
更是全场下压力最低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下坡。
同时方向的高速变化会让发动机内部承担巨大的压力,特别是油路管线,油液偏向于一侧。
因此车手如果不能敏锐的操控油门踏板,将无法将速度压榨到极限。
吴轼极其敏锐且精准的控制了这一点,油门开度的轻微调整让乔纳森都误以为是车辆跳动带来的自然变化。
7、8号组合弯,是个典型的双弯心路段,真正的弯心在两个弯道中间。
出弯时,档位升到4,速度已经是两百!
“好像,有点快啊。”克莱尔说道。
车组无人说话,都在观察着路面情况,并且不断由乔纳森告知吴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