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回顾吴轼首杆(2/2)
“杆位!这简直离谱!开着威廉姆斯拿杆位!”
“楼上的,威廉姆斯怎么了?14年也是仅次于梅奔火星车的大气层车队了吧,拿个杆位很正常吧!”
“呵,看正不正常不先和队友对比一下?一个杆位,一个第八,谁更厉害不用多说了吧?”
“马萨这个旱鸭子你也去比?”
“行!不比马萨,汉密尔顿和歪头,不都被压了?不会吧!不会吧!有人会认为威廉姆斯比梅奔更快?!”
社交平台上很少有和谐的讨论,如果这事儿是不涉及国内,大家可能还相安无事。
但一旦涉及到国人,那么没争议的事情肯定也会有人出来挑动争议。
而此时反而是越小的爱好者聚集地,氛围越是友好。
ac站上此时的车迷群体还基本上都在圈地自萌,也没有多少人搬运相关视频。
唯有个叫“宁静的夏天”的up在做一些搬运,只不过其最后的一个视频止步在了去年的意塔利大奖赛。
直到今天,又一条新的视频发布,标题是:“回顾吴轼首杆:或许在他九岁那年就在酝酿!”
和之前的混剪视频不同,这条视频是个清澈的女声在讲解。
“吴轼在初次参加全国卡丁车锦标赛赛事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独特的雨天驾驶技巧,他总能够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找到抓地力,然后压榨出更多的速度。
“当然,真正展现他雨战天赋的比赛还要是欧陆f3比赛中的波城赛道和诺里斯林赛道,即使这两站六场比赛他的成绩并不好”
up主如数家珍一般,将关于吴轼在每一次雨天中的表现娓娓道来,最后才总结道:
“或许早在2007年诸海赛道的磅礴大雨中,他将旋转的车辆拉回正道,并以超越所有车手的速度飞驰在雨雾中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将在未来的雨战里大放光彩!”
这条视频很快就被转载到各大社媒,央视官方号也转发了,并配文“为中国车手点赞o( ̄▽ ̄)d”。
而作为f1赛事央视主播桑桐同样转载了这条视频,并说道:
“雨天的驾驶难度远胜过晴天,当一位车手有着不俗的雨战能力时,就足以说明他对赛车抓地力的深刻认识!加油!吴轼!期望看到你捧起胜利的奖杯!”
六星体育官方号转播的则是他们自己的信源,并且配文“吴轼夺得马来西亚大奖赛杆位!f1职业生涯首杆!”
ac站的视频下,因为引流来了一大波吃瓜群众,当然也有不少车迷。
“卧槽,真详细啊!up哪来那么多影像资料的?”
“我发现了,视频里反而是卡丁车时期的影像最多,up主是不是吴轼小时候的朋友啊。”
“诸海站我有印象,已经过去了七八年了啊!那次我带我孩子去跑比赛,看到吴轼的救车,所有教练都直呼不可能!没想到他已经已经成长到这种高度了,可惜我家孩子.”
“如果明天正赛下雨,吴轼是不是可以夺冠了?”
“理性分析,威廉姆斯的正赛速度还是不够的,上一站能够压制罗斯伯格,纯粹是梅奔策略组不干人事,还有塔炮的无脑防守。”
“诶?up主怎么换头像了?”
“up应该就是那个外国女孩子,没想到这么小就和吴轼认识了啊!”
嘭!
看到这条评论,“宁静的夏天”手直接捶到了桌面上。
砰砰~
这时,敲门声响起。
“宁宁,吃饭了。”
获得杆位后,吴轼的兴奋感过得很快,因为即将到来的正赛,真是压力感满满啊!
大伙们坐在车队会议室里,二十多号人将这个小办公室挤得满满当当。
“天气预报,明天大晴天,云雨带基本全部散开,天气和周五时差不多,会非常热。”乔纳森将气象图放在了桌子上。
天热,这是令车队头疼的问题。
练习赛中,硬胎几乎要慢将近一秒钟,这意味着正赛使用硬胎就是奔着长距离去的。
而偏偏威廉姆斯衰减速度比梅奔和法拉利都要快,哪怕同样三停,也几乎会损失大量时间。
当然,众人更头疼的是,吴轼能够在汉密尔顿的进攻下坚持多久?
“根据计算机预测,最快的跑法就是中性胎、硬胎、硬胎、中性胎。”策略工程师罗德里戈说道。
“没考虑二停吗?”吴轼反问。
“对轮胎的压力非常大,如果马萨三停,那么新的中性胎将比你的旧硬胎快将近一秒半每圈。”
“嘶”
吴轼深吸口气,这个数据看来真是不妙。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策略组的预测模型已经将他和马萨可能存在的0.5-0.8秒差距算了进去。
也就是说,如果驾驶员不变,都是马萨,那么新中性将要比旧硬胎快到两秒以上。
这是个非常恐怖的数据,每圈两秒,只需要十二圈就足以拉开一个进站窗口了。
策略师一般不会凭借感觉说怎么样,罗德里戈很快将一张张图表拿了出来。
吴轼快速扫过后,对于明天的比赛更加不乐观了,别说冠军了,有可能他连领奖台都保不住。
不管是梅奔还是法拉利,在练习赛里的胎耗表现都太好了,特别是法拉利的中性胎,几乎可以达到和硬胎差不多的衰竭速度。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法拉利甚至于可以稳稳当当的二停!
果然,雪邦赛道不下雨,就热的要命了。
他闭上眼,脑子里回味着练习赛时候的感觉——自家赛车装上中性胎后,像是踩着两块冰淇淋在铁板烧上滚动。
过渡章,合一下,凑个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