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轻松夺冠(1/2)
第208章 轻松夺冠
“吴轼,再度通过方格线后比赛重启,你该开始发力,不要给后方太多准备的机会,引擎模式可以调整为4。”
乔纳森的声音及时响起,当车手处于极端紧张情况下,赛道工程师的辅助言语显得尤为重要。
吴轼回了声后,调整好设置,拐过15号弯左右摇摆两下,最后提高了些轮胎和刹车的温度,随后立即加速进入赛车线,顺势拐入16号弯。
在动态发车下,领跑者掌握了先机,只要操作突如其来,那么几乎立即就可以拉开后车一段时间。
维特尔的眼睛一直是死死盯着吴轼的,他不再关心其余任何事情,就瞄准了白色的威廉姆斯。
哪怕这样,当吴轼暖胎后突然起步,他也是慢了拍。
嗡吼!
引擎声呼啸,转播镜头对准发车大直道,渐渐升高的赛道温度,让镜头中的空气扭动。
一辆辆f1像是被甩入了16号弯一样,哪怕在这种看不出速度感的视角,也能感受到f1蕴含的巨大力量。
吴轼瞄了眼后视镜,维特尔跟得不算很近,他的突然起步是起到了作用的。
不过他并不能放松,因为drs在本圈后立即可用,这也是乔纳森让他释放些引擎功率的原因。
和乔纳森配合了这么久,他自然领悟到了这层意思。
所以起步后,就完全没有收力。
仅仅到了5号弯后,乔纳森的声音就响起:“引擎模式调回正常。”
‘就1秒开外了吗?’
吴轼心中不太清楚,不过还是按照指示进行了调整。
同一时间,听到威队无线电的法拉利,立即将这个情况告诉了维特尔。
“喔!我知道,我在寻找机会。”维特尔回应。
德国人知道,加泰罗尼亚赛道是个非常难超车的地方,在这里的杆位转化率几乎达到了恐怖的90%。
所以想要在赛道上战胜队友,必然需要等到到足够好的时机。
显然,动态发车后,完全没有进攻的机会。
吴轼那个小子领跑时稳定的可怕,像是台精密的机器。
呼呼!
一圈飞驰完毕,吴轼刷出了最快圈,1分30秒231。
如此快的圈速,自然立马就拉开了维特尔1秒的差距。
这还算没完,kimi估计也意识到梅奔离开赛道后,给他们留下的到底是什么?
是最高领奖台的位置!
所以他紧紧跟着维特尔,不惜耗费些轮胎,也想要超过队友,因此他们俩的秒差只有0.4秒。
一圈后是这样结果令人感到诧异,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大家通过排位赛就可以判断出,威廉姆斯这辆车在吴轼手中依然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并且其轮胎管理能力也是围场一绝,马萨那边的数据完全无法作为参考。
这个时候,镜头移开,对准了正走出赛道的汉密尔顿,镜头语言这块儿,导播还是懂的。
同时,赛道上的drs开启了。
“吴轼,你暂时不需要担心维特尔的进攻,他需要和队友比拼,所以注意好轮胎,你的优势很大,务必保持冷静。”乔纳森说道。
吴轼听了后,心脏依然在砰砰直跳,这种有力的震动,绝不是赛车运动的刺激感能带来的,而是那个分站冠军。
他完全没有任何省力的想法,从这时开始,就在全力控制赛车。
drs启动后,后方的争斗确实激烈。
马萨追近的非常快,先后超越了两辆小红牛。
而后发的博塔斯也非常敏锐,竟然直接超越了队友格罗斯让,并且立马对准了前面的里卡多。
当前排阵营的比赛又变得枯燥无聊的时候,镜头自然转向了中游车队。
唯有威队的人此时还在关注着吴轼的情况变化,然而不管怎么看,都太稳定了,找不到丝毫的说法。
这种稳定性贯穿着吴轼职业生涯的始终,却只有当他领跑的时候,才令人感到诧异。
基本场场都会来观赛的老维斯塔潘,在小红牛p房里看完了这几圈的数据,就笑着对着身边的工程师说道:
“这小子还是这么稳定。”
“噢,是啊,他自进入f1以来,少有看到失误。”
这是工程师不得不承认的事情。
老维斯塔潘却笑得更灿烂了,然而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第十一圈,博塔斯竟然超过了维斯塔潘,将小红牛再度往后面挤了一名。
说实话,要不是两辆梅奔退赛,维斯塔潘都快要被挤出积分区了。
毕竟此时在潘子后面的是里卡多、格罗斯让。
今天,莲的表现也异常突出,很多人意识到,或许这就是梅奔引擎展现出来的优势吧。
霍肯伯格和科维亚特于11圈尾进站,预示着第一个进站窗口的时机已经来临。
“轮胎怎么样?”即使看得见数据,乔纳森还是要问,毕竟这小子的情况和别的车手不一样。
别的车手是数据显示轮胎还行,车手却认为不行。
而这小子却是数据显示不行,他表示还行。
“我准备等你们的通知进站。”吴轼回答道。
这个意思就是还有余量,看车队的安排了。
跑到这里,吴轼已经领先维特尔5秒、领先kimi10秒、领先马萨15秒。
前四名被威廉姆斯和法拉利占据,梅奔不在,这两个车队就成了第一梯队的存在。
再往后是路特斯双雄中间夹着大小红牛各一辆。
“如果比赛这样发展下去,将会毫无悬念。”兵哥开口说了句。
“大家都在各跑各的,就看等会儿的策略选择了。”飞哥点点头。
第十五圈,维特尔进站,换上了中性胎,换胎时间仅仅2.3秒。
这让兵哥“啧啧”不已,法拉利今年到现在为止的换胎都叹为观止,速度太快了。
“威廉姆斯会怎么安排呢?”兵哥说出了众人的疑惑。
“哇,维特尔新的出场圈相当之快。”
飞哥刚刚喊了下,就见转播镜头对着了维修区入口,吴轼进站换胎了。
镜头全程跟着,没有任何移开的想法。
所有人都知道,吴轼的冠军,一半在他自己,另外一半完全掌握在了车组人员手里。
嗡嗤咔!
车组人员紧密配合,2.9秒,顺利换完轮胎。
“很好!没有出现意外!”
“威廉姆斯换胎流程肯定是有着重训练过的。”飞哥评论道。
“我要是威廉姆斯爵士,我也会让车队严格训练,这有时候慢点可就影响到领奖台争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