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刹车区变线?(1/2)
第240章 刹车区变线?
赛前的车手巡游,记者们照例上车开始进行赛前最后的采访。
当被问及对于落后的发车位有什么想法的时候,吴轼以轻松的模样回答道:
“我已经将赛车push到了极致,这就是我们能够取得的最好成绩。”
这股子放松的样子,让记者当面就赞叹:
“你的心态真是十分良好,每一位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车手都要有这种心态。”
“那是。”吴轼笑道。
维斯塔潘顿时窜入镜头,笑着说道:
“真的吗?你昨晚还给我打电话描述梅奔快得让你绝望了。”
看到潘子拆台,记者立马笑着将话筒举了过去,问道:
“你将在第九位起步,已经是在积分区中,有把握能够守住位置并且跑完比赛吗?”
维斯塔潘咳了下,笑着说道:“当然。”
“不会像摩纳哥和银石一样了吗?”
这话不是记者问的,因为太尖锐,而是一旁看热闹的吴轼。
“嘿!你要这么说可说不准了,毕竟我是个新手,总有些弯道走不好。”
维斯塔潘直接坦白。
“真是敢于面对自己内心的车手,看来你们俩对于这场比赛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记者离开,吴轼率先给了维斯塔潘肩膀一拳。
维斯塔潘毫不吝啬的还击。
两人打闹却没注意到长焦镜头死死锁定着两个人。
“他们的关系真好。”
“毕竟是从小一起征战各个赛事的朋友兼对手啊!”
“这真是不常见。”
“怎么不常见了?刘易斯和尼科不也是吗?”
“我说的是他们维持的关系。”
解说顿了下,你说的是车手关系啊,我还以为你问我围场里还有没有这种从小比到大的车手呢!
不过他还是说道:“在争夺冠军前,刘易斯和尼科也是相当和谐的。”
这话让另外一个解说顿住了,过了会才开口道:
“或许我们会看到那一天?”
记者没得闲,找到了汉密尔顿问道:
“刘易斯,昨天你以绝对的领先拿到了杆位,感觉怎么样?”
刘易斯戴着墨镜,道:“一切都未有定数,我们还需要看看正赛。”
少有的谨慎发言,让不少人意识到梅奔在接连失利后,已经影响到了车手的心态。
巡游结束,车手们回到p房,渐渐紧张起来。
乔纳森继续跟吴轼讲解赛车、赛道需要注意的问题。
赛前还进行了接球测试反应速度,以此激活大脑。
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陆续上车进行勘察圈。
场地中,带着德国国旗的观众不在少数,也不知道是罗斯伯格的粉丝,还是维特尔的粉丝。
铃声大作,工作人员撤往道路两旁。
吴轼抬头看向前面,发现一辆黄色的直升机低空飞行,正对着赛道。
红灯完全熄灭,暖胎圈开始。
吴轼左右摆动,暖了下轮胎,看到后方的kimi还是那样,暖胎圈却丝毫不画龙。
不愧是冰人,有着他独有的开法。
因为不是在头排发车,吴轼的紧张感削弱了非常多。
车辆各就各位。
等了会却没有等到发车指令,前方的指示灯两绿常亮,三黄闪烁。
随即乔纳森的声音就在tr里响起了:
“嗯,吴轼,马萨停在发车格的时候遇到些问题,我们现在需要重新进行一次暖胎圈。
“这次暖胎圈将计算在正赛中,也就是说比赛只剩下69圈。”
吴轼感觉诧异,这种情况还真是少见。
大家伙们再老老实实进行了一遍暖胎圈。
这次马萨停车停得非常谨慎,轮胎没有压上黄线就刹住了。
赛会审查后,一众车辆没有问题,将进行正常发车。
后方绿旗挥舞,五盏红灯相继亮起。
头排两位车手紧张度肯定拉满。
结果当红灯熄灭的刹那,两辆梅奔顿了下。
又是起步出大问题!
这次梅奔双雄后方不再是两辆威廉姆斯,而是一辆法拉利和一辆红牛。
维特尔把握时机的能力极强,在察觉到前面汉密尔顿慢了后,立即就往左打动方向。
发车直道上起步失误就意味着速度损失巨大。
还没有到直道上的维修区出口,维特尔就在左侧完成了并排。
吴轼也发现了前方的情况,他因为排在第五位,没法和上一站一样。
但他很精明的跟在了维特尔的身后。
果然,汉密尔顿见到维特尔追上来,第一反应就是想挤压维特尔到左侧去。
可维特尔分毫不让,轮对轮之下反挤了回去。
汉密尔顿不能再有积分损失,因此他不可能在这里毫不相让。
特别是他看到了更右侧队友罗斯伯格的失误。
于是他也不墨迹,直接借着维特尔的挤压立即偏向右侧去阻拦罗斯伯格。
成功阻拦了队友想要在右侧偷鸡的想法。
如此一来,他的左侧露出了整整半条赛道。
维特尔理所当然的完成了领先,吴轼则可以借助更左侧的位置行车。
超长大直道上的变数让所有车手都不要命的升挡加油门。
这是这条赛道的鲜明特点!
因此在抵近1号弯的时候,大家的车速都非常非常快。
只不过已经占据优势的维特尔非常写意,在入弯前向着左侧一带。
其留下的空间仅够一辆车过去,但要过去,必然压到赛道左侧的白线,稍不注意,还会压到白线外的草坪和泥土。
在这种刹车区里去压白线和草坪、泥地,那是觉得命长。
因此吴轼也只能跟着维特尔的节奏进行减速。
维特尔向右进入1号弯。
红色拉法指向弯心的时候,其行车线将阻挡内线两辆梅奔。
罗斯伯格占据着最内线,减速更加迅猛,逼得后方里卡多锁死。
随着维特尔到达弯心,罗斯伯格挤入了最内线,也获得了一定的通行空间。
唯有汉密尔顿,被两辆车夹击之下,速度起不来,更慢了。
吴轼抓住时机,在外线进弯,略微超过了被挡的汉密尔顿。
此时前排的格局并没有因为1号弯入弯的结束而彻底定下,混战中格局依然混乱!
吴轼顺着维特尔的线路一路加速。
大型回头弯中,完全被逼在内线的罗斯伯格相当吃亏。
而没有行车空间的汉密尔顿更惨,只能跟在罗斯伯格后面,从内线绕“u”弯。
等到进入直道,全优地位的维特尔获得了最好的加速空间。
呼吸之间红色跃马的速度就已经提升到其余车辆难以匹敌的地步。
维特尔一脚带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