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2)
第135章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他说一句,贺复睿写一句。
直至圣旨写完,抱起硕大的国印,盖在上面。
红通通的国印盖上,宋启山也不去看,只摸了摸贺复睿的头:“从今日起,你就是大周王朝第二位皇帝了。”
贺复睿抬头看他,似懂非懂。
他知道皇帝就是太爷爷那样的人物,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王都外,两路兵马汇聚而来。
掀起的滚滚尘烟,遮天蔽日。
同安营,西山营,是拱卫王都最强大的两支军队。
前身是齐开山亲率的前锋营,精锐中的精锐。
贺周知擅于提拔人才,更不看重出身和资历。
谁有能力,谁上位,这是从宋启山那学来的。
也正因为如此,同安营和西山营的主将,如今都是少壮派,年龄不超过五十岁。
少壮派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所畏惧,更愿意挑战自认为不合理的东西。
两路兵马来到王都下,只见城门大开,却无人守卫。
城墙之上,身着黑色大氅的宋念丰,独立于此。
他的身形如此高大,像一座大山,令人只能仰望。
岁月在其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痕迹。
仅限沧桑的同时,又凝聚了无穷的威严。
“是凉山王!”两营人立刻停了下来,低呼出声。
西山营主将,名叫任学悠。
蓄着两撇八字胡,自诩儒将,曾考中进士,却不愿做文官。
弃文从戎,一路自小兵到伍长,旗长,百夫长。
最终做到了如今的五品守备。
他很傲气,既看不起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也看不起不通诗词歌赋的武官。
像宋家这样的地主出身,更让任学悠不屑一顾。
他始终认为,宋家不过是运气好,却没有足够长远的眼光。
否则的话,当年怎会将皇帝之位拱手相让。
多短浅的眼光,才会做如此蠢事。
但对宋念丰,任学悠依然保持足够的尊重。
不管怎么说,这位终究是一品大都统,有统帅全国兵马之权。
任学悠下了马,冲宋念丰拱手道:“下官见过大都统。”
宋念丰微微垂首,目光越过数十米距离,落在了任学悠身上。
只是眼神,便让任学悠有了莫大压力,心中不禁暗道:“不愧是凉山王,宋家或许只是运气好,但凉山王征战一生,也非浪得虚名。”
同安营主将陈听白也下了马,拱手行礼。
宋念丰不吭声,任学悠只好主动问道:“不知大都统为何在此?王都城防军为何不见一人?”
宋念丰依然没有说话,任学悠还想再问,鼻尖却闻到了淡淡的血腥气。
再仔细看向城墙,耳中依稀听到人体和砖墙摩擦的声音。
那是城防军跪在地上,有人撑不住,悄悄活动着膝盖。
任学悠心中一凛,已有几分猜测。
他很清楚自己来干嘛的,勤王护驾。
但护的不是贺周知,也不是太子,而是此刻应该已经登基的二皇子贺明言。
宋家明显是更偏向太子贺明才的,双方属于敌对关系。
放在正常情况下,任学悠或许会毕恭毕敬。
但今时今日,不同以往。
他必须率兵进城,保证二皇子登基不出意外。
当即冲宋念丰喊道:“下官有军务在身,不便与大都统多言,待此间事了,再来赔罪。”
说罢,他返身上马,大声下令:“入城!”
陈听白也跟着上了马,同样挥手,发出了入城命令。
就在两人要率兵前进的刹那,都觉得汗毛直竖,本能的死死勒住缰绳。
战马被勒的吃痛,发出高亢声响,撩起了蹄子。
尘烟四起,遮住了人眼,唯有那道淡淡的年迈声音,清晰传入所有人耳中。
“今日王都,不许任何兵马进入。”
“违令者,斩。”
徐徐清风吹过,声音尚未绝耳,任学悠和陈听白都看到了眼前令人惊悚一幕。
只见一道深不见底的沟壑,横在他们面前。
刀气纵横,余势不消。
再抬头时,宋念丰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把刀。
当年汪凌岳曾送给宋念丰一把刀,名为无锋。
后来又要了回去,入京都城围猎仙人。
在那场引得天下大乱的战斗中,汪凌岳和无锋刀一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为了纪念汪凌岳,宋念丰后来又让人重新打造了同样的长刀。
刀长三尺三,以百炼钢混入多种不同金属锻造,失败三十七次,耗费足足十三年而成。
长刀炼成的那一日,雷声震耳,预示着一把绝世兵器诞生。
这把刀,能够完全承受住武道十七境的力量。
今日,也是宋念丰首次持此刀出手。
他依然立于城墙之上,如同俯瞰人世间的仙神。
征战一生的杀气和军威,在这一刻毫无保留的自体内涌出。
清风变成了狂风,杀机弥漫,犹如刀锋临面。
战马嘶鸣,本能后退。
一时间,两营近万兵马,竟无一人敢动。
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莫过于此。
不多时,远处再次翻起滚滚尘烟。
辉山营,浪潮营,同巨营,木自营。
总计四营兵马,从远处包围而来。
他们是宋念丰来时,沿途调遣的兵力。
距离王都最近,一路轻装快行,紧赶慢赶,总算赶到了。
看着四营兵马赶来驰援,任学悠和陈听白脸色愈发难看,心中不禁颓然。
他们很清楚,即便此刻敢挑战凉山王手里的刀,闯入王都,也无济于事。
这一战,他们没有任何胜算。
皇宫内,宋启山喊来了刑部尚书,让他依照大周王朝律令,给殷悠宁判罚。
刑部尚书吓的魂都要没了,虽说殷悠宁谋权篡位是事实,但目前并无人证物证。
就算有,那可是宁妃娘娘,二皇子生母。
大周王朝的律法,理论上无论天子还是庶民,理应同罪。
可真实施的话,怎么也轮不到当臣子的,给主子治罪。
这罪名,只能皇帝定。
又或者……你宋太师来定。
至于是死是活,他怎么敢说出口。
宋启山也没逼迫,只让他按照庶民罪名,告诉贺复睿即可。
刑部尚书被逼的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说,这样的大罪,理应处斩,且株连九族。
问题来了,殷悠宁母子俩的九族,包括皇帝,怎么株连?
刑部尚书趴在地上,撅着屁股,恨不得把脑袋埋进地底,死活不敢再说了。
宋启山便让贺复睿把刑部尚书方才说的话,记录下来,放置桌案上。
许久后,宋念丰率兵入城,径直走入皇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