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出山(2/2)
一去一回,队伍里总会多出三五人。
但青阳宗负责把守边界的弟子,从未仔细查验过。
就这样没过几年,宋家潜伏在世俗中的弟子,基本上都被接了出来。
只留下那些修行武道的年轻子弟,负责产业操持,扰乱世俗发展规律。
青阳宗位于一片山脉之中,方圆数千里内,都是他们的地盘。
左边临近葬仙河,传闻上古仙神曾在此大战,陨落众多。
千丈宽的葬仙河,总有惊涛骇浪。
一捧河水,便重若千斤。
即便水性神通为主的修行者,踏足其中也会被削去大半法力。
右边则靠近天阳山脉,越过去,便是一处同样有金丹真君坐镇的宗门,名为天霜宗。
其宗门势力,要比青阳宗还要强些。
有两三种不同的法门,只是品级较低,已经三千多年未曾出现过紫府元婴了。
至于前后,则是一望无际的密林,山川,河流。
只有极远处,才会抵达大宗门的地界,倒也没什么好说的。
宋家的人离开世俗王朝的范围后,便隐藏在葬仙河附近。
这一日,宋承燊来到大周王朝,在一处密室见到了宋启山。
“爷爷,我来接您出去。”宋承燊道。
宋启山点点头,看向身边老牛,拍了拍牛头,道:“变小点。”
老牛从地上爬起来,抖了抖一身黑毛,晃荡几下身子,立刻小了好几倍。
除了依然覆盖全身的黑毛外,体型倒是和寻常家牛差不太多。
这是最近两年宋承燊自外面找到的,一种专门给妖怪用的变形法术。
老牛还真学会了,可大可小,很是随意。
宋启山跳上牛背,手里抓着一根葡萄藤做成的木杖。
几百年里,葡萄架一直存在着。
哪怕宋家宅院经历数次大战,那株葡萄根始终没有损毁。
这次离开,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所以宋启山便把葡萄藤做成了木杖带走。
以他现在的本事,随手一放,便可立地生根。
骑着老牛出了密室,哞声中,牛蹄下方升起一团云雾。
托着一人一牛,升到半空。
低头看着越来越远的地面,那些曾经熟悉的人,熟悉的事,也将离去。
宋启山微微叹息:“待有一日回来,希望还能遇到几个故人。”
真正的故人,早已死去。
如今的故人,只是稍有点联系罢了。
以前觉得这点关系无足轻重,然而此刻背井离乡,方知有多沉重。
异国他乡,就算见到故土的一条狗,都会觉得异常亲切,此乃人之常情。
宋承燊笑哈哈道:“爷爷放心,或许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回来。到那时,这里就真是我们说了算!”
这话倒是没错,宋启山如果有一日真的重回故地,说明青阳宗已经被取而代之。
世俗地界,自然彻底属于他们。
宋启山没有再多言,与老牛腾云驾雾,跟着宋承燊一路越过诸国。
很快,他们便来到青阳宗的地界。
两名负责把守边界的弟子,看到骑牛的宋启山,好奇问道:“李道友,这位是?”
别人他们可以不问,但一人一牛,实在太显眼了。
宋承燊冲他们招招手,两名青阳宗弟子不疑有他。
走过去侧耳要听,结果迎来的却是狞笑。
宋承燊一手抓住其中一人的脖子,硬生生将其脑袋拧了下来。
那弟子倒是想反抗,然而止戈神通,封住了他的灵气。
等反应过来时,脑袋已经搬家。
至于另外一人,则被宋启山手里的木杖洞穿眉心。
同样的杀伐之气,同样的止戈神通。
这就是宋启山的能力,可以自由转换成见过的任何一种灵气。
包括神通,如果能够领悟,便可随意施展。
这两个青阳宗弟子态度倒是没问题,可惜他们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人。
而后,宋启山又将灵气转换成虎炁,将两具尸首中的杀伐之气冲刷干净。
最后把他们的尸首撕的粉碎,在附近找了块地方埋起来。
如此就算被人发现,也只以为是青阳宗自己人做的。
宋承燊都忍不住夸赞道:“爷爷这一手,当真是栽赃家伙的极品手段!”
“咱们之后的计划能否成功,可全看爷爷的了。不过爷爷这么厉害,肯定万无一失,手到擒来!”
宋启山拿起木杖在他脑袋上敲了下,笑骂道:“你倒是学会捧杀了,莫要废话,其他人在哪?”
宋承燊揉了揉脑门,虽然他现在是筑基中期,宋启山明面上依然只有武道十九境和练气九重。
但不知怎么的,这个练气九重打起人来,让他感觉丝毫不比筑基后期的重明子差。
绕开青阳宗后,一行人来到葬仙河附近的山谷。
山壁已经被挖出大洞,以树木和乱石遮挡。
搬开巨石走进去,里面灯火通明。
数千宋家子弟,在此休养生息。
虽然对世外仙宗很是向往,却没人敢随意乱跑。
好在这里的灵气,比世俗王朝地界浓郁的多。
众人欣喜修行,也没心思到处跑。
见宋启山和宋承燊进来,众人连忙起身参拜。
“拜见老祖宗。”
宋启山微微点头,待其中一人过来,问道:“可准备好了?”
那人名叫宋开元,练气八重的修为,是宋念丰这一脉的,修行的是太玄金乌卷。
今年已经一百多岁,但在宋启山面前,依然和孩子没区别。
他走到跟前,躬身行礼后道:“愿为家族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宋启山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莫要害怕,就算真死了,家里也一直会记着你的。”
宋开元咧开嘴一笑,他的天资一般,武道十六境到顶了。
至于筑基,以目前的寿命来看,很难达到。
如果死前能为宋家做些大贡献,死也值了。
“那就去吧。”
宋开元点点头,转身离开。
宋启山又看向宋承燊,道:“此事万分重要,莫要露出马脚。记住了,一定要他不着痕迹的知晓!”
宋承燊应声:“爷爷尽管放心,我们已经准备很久,不会出岔子的。”
宋启山嗯了声,待宋承燊离开,他才转身面向宋家众人。
数千人蜗居在山谷内,实在憋屈。
“莫要着急,属于我们的好日子,很快就会来。”
“再等一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