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坐地起价(2/2)
见此情形,袁洁莹疑惑不解,放著好好的钞票不赚,董昊到底要做什么?
“不是,你这是为什么……”
只见董昊忽然欺身而上,眼底闪著熊熊烈火:“当然是要和你么么噠……”
“哎呀,你个色鬼……討厌……嗯……”
隨著一连串吭哧吭哧的动静,公寓內不时传来细碎声。
此时此刻,董昊再次当起了辛勤耕作的老牛,乐此不疲地忙碌起来……
一周后,《侍神令》票房如脱韁野马,单日排片量暴涨至60%。
铜锣湾的影院外,黄牛举著“高价收票”的牌子乱窜;茶餐厅里,食客们吃著叉烧包爭论各种特效镜头。
当累计票房衝破2600万时,所有人都预感到,这部电影搞不好会破亿,要知道,如今可是1988年!
看到侍神令的火爆程度,周边国家的片商,就像是闻到鱼腥的夜猫,寻著味便找上门来。
日本东宝的製作人带著翻译连夜飞抵港岛,韩国cj的代表守在董昊公司楼下,就连东南亚小国家的片商,也捧著合约在公司门口打转。
但董昊不急,他以身体不適为由,晾了整整一周,才施施然坐在谈判桌前。
会议室里,瞧著一个个陌生面孔,董昊无奈一笑:“买断?”
他转著钢笔微笑,凝视著这些片商代表,摇了摇头:“我们要票房分红。”
会议室里一片譁然。
按规矩,海外发行向来是低价买断,哪有分票房的道理?
但当这些片商看到《侍神令》里飞天遁地的妖怪、刀光剑影的长镜头,最终咬著牙籤下40%分成协议,附加条件是拿下影带在本国的发行权。
“聪明人。”董昊点头答应,总不能把对方逼得太狠。
散会后,他不得不感慨,要么说商人脑子就是转的快,八十年代的电影,一半利润在录影带里。
这让他想起前世家中长辈提过一嘴,有许多企业家,就是在8090年代靠盗版港片在內地起家。
如此,董昊与各大片商签订合约,接下来有的忙了,各国院线上映时,尤其是主要演员和导演为助力电影成绩,必然会在不同国家参加活动,演员出场费由当地主办方承担。
半月后,西贡一间二十平米的出租屋內。
吴镇宇对著落地镜繫著领带,浅灰色西装是刚买的,穿在身上还有点硬挺。
他摸了摸领口,看著自己镜中倒影,低声衝著镜中自己道:“好起来了不是吗?”
现在的他,已不是那个在片场跑龙套时被导演骂“面瘫”的年轻人,如今因《侍神令》里阴鷙的反派角色,已被嘉禾签为重点培养对象。
鐺鐺鐺……
叩门声响起,经纪人粗哑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大佬,你要磨蹭到什么时候,得赶快到机场,去东京宣传。”
“安啦……”
吴镇宇答应一声,转而提著行李出了房门,自此他也算在港岛演艺圈有了立锥之地,不似之前那般如无根浮萍四处飘摇。
此刻,港岛街头的影院正在重映《英雄本色》,而《侍神令》的海报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
两个时代的光影在铜锣湾的霓虹交错中,像正在蜕变的蛇,褪去旧皮,露出新生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