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清明上河图(2/2)
分明是被晨光揉碎的琉璃盏,每一条街巷都是流动的古画,每一扇窗欞都嵌著活色生香的妙趣。
当飞贼二人组消失在熙攘人群中时,街角的盲眼琴师正在调琴,弦音未起,先惊了檐下悬掛的鸚鵡。
那鸟儿抖擞著翠绿的羽毛,清啼一声,將满街的喧囂都衔进了流月薰风里。
这段画面是董昊精心构思,结合《清明上河图》,构建出的完整古都奇景。
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彻底沉浸在这美轮美奐的风貌中,欣赏里面栩栩如生的诸多人物。
从而让北美观眾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东方五千年的歷史底蕴。
此时此刻,当眾多北美观眾凝视著影片里每一幅精美画面时,潜移默化间,心中都生出了別样的想法!
“原来古代的东方並不落后,反而一直是世界中心,只不过像罗马帝国一样,近百年才走向衰落……”
如果將这帮人之前对东方的印象擬人化。
起初,他们认为东方人是食不果腹、衣著襤褸,如印第安人般落后的野人。
而此刻,看著画面里形形色色的古人,各种考究的装扮,以及处处匠心独运的细节。
不知不觉间,这些金髮碧眼的人对东方土地上生活的人有了不同的观感。
东方人从原始土著的形象,幻化为落魄书生,或者说是家道中落的贵族。
虽然一贫如洗,但有著温文尔雅的姿態,眼底透著倔强。
这便是电影的魔力,它以光影、画面和镜头语言,在无声无息间,扭转了很多人对事物的看法。
这也是为何美国大力扶持娱乐產业,某种程度上,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好詮释。
“哇,我记得拍摄的时候,除了一些演员,没见过有这么多人啊?”
陈勛奇不由感慨,毕竟他和冯淬帆看似推车变卖家当,其实更多时候,是两人在部分搭建的场景里来回走了许多遍。
期间虽有龙套演员配合,但满打满算也就几十人。
可此时放眼望去,二人几乎逛遍了各大集市,与无数形形色色的古人擦肩而过,这座城的人口规模看起来早已过万。
从两人饰演角色的视角来看,几乎將古代《清明上河图》里的汴京城,完整地呈现在了大银幕上。
他下意识看向不远处认真观看电影的董昊,正出神时,身旁的冯淬帆微微轻嘆:“如此细致入微的画面,拍出来是为了什么,一看造价就不菲啊……”
陈勛奇抹了抹上唇的小鬍子,思索著该如何回答。
当然这问题难不住他,毕竟他可是港岛少有的电影全才。
他既是音乐人,能唱能编曲,又是编剧、导演。
而且还是实打实的演技派,更重要的是,他有著不俗的武艺,拳脚功夫绝不亚於任何专业动作演员。
若是有人拿他当网文主角模板,搞不好都会被人吐槽太过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