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成本的隱忧(2/2)
新主机的性能固然能点燃创作者的激情,但冰冷的成本数字,同样是决定其市场命运的关键。
硬体部门的负责人神色凝重地向拓也匯报著最新的进展。
“专务,经过我们团队这段时间的努力,对各个模块进行了初步的整合与优化,目前新主机的单台生產成本,预估在26000日元左右。”
拓也听到这个数字,眉头几不可察地轻轻一挑。
26000日元。
这个数字,在他的脑海中迅速与前世的记忆进行著比对。
前世的megadrive在1988年10月29日正式发售时,其定价策略是相当具有攻击性的,力求在与任天堂的fc的竞爭中显得更有性价比。
而现在的时间点,距离1988年还有一段距离,这个成本数字,在他看来虽然已经算是控制的很不错,但是对於用户来说依旧偏高。
这意味著,如果现在要比前世提前將近一年发售,就以此成本为基础进行最终定价,那么世嘉新主机在市场上的价格竞爭力將会大打折扣。
尤其是在与已经发售了fc已经有4年,且已经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任天堂进行正面抗衡时,价格,往往是撬动市场天平的重要砝码,要知道,fc可还没降价过呢,现在的成本早就远低於发售价了。价格战,不得不防。
儘管內心对这个成本数字不甚满意,但拓也深知,技术的叠代升级与元器件价格的自然下降都需要时间。
他更不能因为急於控制成本,而过分施压硬体团队,导致他们在性能、稳定性或者品控上做出妥协。
那將是饮止渴。
因此,他並没有当场表达出强烈的不满,而是沉吟了片刻。
“26000日元吗·.”
他指尖轻轻敲击著桌面,目光扫过会议室內的几位核心技术人员。
“各个主要部件的成本构成报告给我拿一份?”
硬体部门负责人立刻將早已准备好的详细成本分析报告递了上来。
拓也接过报告,开始仔细审阅。
他的目光在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技术参数间游走,大脑飞速运转,试图从更高层面寻找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