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贵女的打量,破局的思路(4k)(2/2)
“可是,他为什么要承认啊?”
“对,‘他为什么要承认’,这句话,就是咱们现在唯一的破局点。我们必须想明白,张不凡为什么要承认他杀了人。或者说,我们得想明白,他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才愿意承认他杀了人。”
面对何书墨的问题,谢家贵女的头已经开始疼了。
她完全想不明白,一个杀人犯,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幡然悔悟”,导致他愿意主动“承认罪行”。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罪行,而是杀人罪。
是要被秋后问斩的死罪!
“外兄,我想不到。”
谢晚棠败下阵来。
将重任寄托在何书墨身上。
何书墨看着谢晚棠紧皱的好看的眉头,心中暗笑,道:看来不是所有贵女,都像厉元淑一样智多近妖。还是有小谢这种比较正常的“正常人”嘛。
“给你个提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两害相权取其轻。现在能想明白了吗?”
在外置大脑何书墨的提示下,谢晚棠“恍然大悟”。
“外兄的意思是,只要张不凡犯了更大的罪,他就会愿意承认他杀人了。”
“还差一点就说对了。”
“差一点?”
“嗯。你把张不凡设想成了一个单独的个体。但他不是。他有爹有娘,是张家的一个部分。张家这只巨兽真正的底气,和最终拍板的人,只有张权。张权一日不倒,张家便是烧不尽的野草,杀不完的蚂蚁。”
“外兄这是打算从张权入手?”
“对。打蛇打七寸。我们得想一个,通过张不凡,把张权引出洞的法子。张权一日不倒,张家便一日不倒,张不凡便有翻盘底气。他有了底气,就不可能认罪!吴氏女也不能重获清白。整件事的关节点,一定在张权身上。”
何书墨左手横放身前,右手搭在左手上,托着下巴。
他理清当前局面的关键节点以后,便无意识地进入思考模式,在勇武营厅堂中来回踱步。
他要通过皇权之下小说带给他的信息,再配合眼前的局面,找到一条破局之策。
就在何书墨目光向下,皱眉沉思,来回踱步,思考对策的时候。
无所事事的谢晚棠,第一次有机会堂堂正正地观察她的这位“外兄”。
由于是和何书墨单独相处,她早没有戴着那个讨厌的帷帽,而且此地不像马车中的环境,这里光线充足,她的视线相当开阔清晰。
何书墨继承了五姓女谢采韵的容貌,自然是生得俊朗帅气。
但谢晚棠可不是什么痴少女,会看何书墨长得帅就走不动路。她是谢家主脉的嫡女,有谢家从小耳濡目染的家教打底,思想很是正统。
相比其他同龄女郎,谢晚棠更加看重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品行是第一位的,能力排在第二,对于外貌则是一种“锦上添”的态度。
何书墨目前给她的感觉确实不错。
她对何书墨评价挺高。
何书墨愿意帮她对付张家,品行不用多说。当然还有一处细节,何书墨是她入京以来,唯一一个能全然无视她的存在,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里,认真思考事情的男子。
不会有意无意地谄媚,讨好她。
谢晚棠不喜欢被讨好,讨好总是充满心机和算计,她喜欢坦坦荡荡,喜欢和别人做朋友。
可惜,在京城,每个人都想算计她,讨好她。她除了谢府的几个亲戚以外,便没有任何能称得上朋友的同龄人了。
或许,她这位“外兄”,会是她在京城的第一个朋友。
可以无视她的容貌,无视她的家世,不把她当做什么大名鼎鼎的“五姓贵女”,而仅仅是和她谢晚棠这个人做朋友。
勇武营厅堂安静无比。
一个人在走,另一个人的目光在跟着人走。
何书墨的步伐渐渐变慢,谢晚棠的目光也随之变慢。
何书墨完全停了下来。
谢晚棠的目光,也同样完全停了下来。
“外兄?”她试探着问。
“小高,不对,小谢,研墨提笔,我说你写。”
“啊?”
谢晚棠一时没反应过来。
“研墨提笔,我说你写”这种事情,一般情况都是下人或者门客军师才会去做的。平等的关系中,只有君子之交,红颜知音,还有琴瑟和鸣的恩爱夫妻,这种关系特别好的情况下,才会帮对方研墨提笔。
谢晚棠自问,她今天是第一次与何书墨见面,连熟人都算不太上,更别提什么朋友和君子之交了。
难道说,何书墨把她当“下人”使唤了?
这种被“使唤”的体验,谢晚棠还是小时候,在亲哥哥谢晚松面前体会过。
但何书墨不管三七二十一,只当谢晚棠是另一个高玥,道:“愣着干嘛,快去研墨。”
“哦。”
谢晚棠还是好说话的,虽然她是贵女,但没有架子,看在何书墨是她“外兄”,加上何书墨帮她对付张家的份上,她就勉为其难的当一次“何府门客”。给何主公打打下手。
谢晚棠动作利索,宣纸,笔墨,很快就准备妥当。
“接下来,我说你记。”
“好。”
谢晚棠认真点头。
“《博弈论》你听说过吗?哦对,你肯定没听说过,这条不用记。”何书墨道。
谢晚棠手下毛笔不停,一丝不苟地记了下来:《博弈论》你听说……肯定没听……这条不用记。
何书墨:……
算了,随她吧。
何书墨继续说:
“《博弈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最著名的一个案例,便叫做《囚徒的困境》。
“在囚徒的困境中,捕快抓住了小偷同伙二人,但苦于证据不足,只能寄希望于两个小偷主动认罪,坦白交代。如果被他们串通抵赖,便会因为证据不足,无法定罪。
“《囚徒的困境》和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非常相似。我们也是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定张不凡的罪。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囚徒的困境》这个案例中,捕快单独审讯,分化小偷的办法,迫使张家父子互相猜忌,坦白真相,指认对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