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你们的马呢?(4k)(2/2)
袁承将报信者请入房间,关好大门,杜绝旁人窃听。
那人道:“阁主,周景明一死,刑讯司那边乱作一团。咱们京查阁是不是应该找点事做,以免被人拉着,强行牵扯进此事……”
袁承背手踱步,走了两步,道:“刑讯司这次提审周景明,问出什么了吗?”
“这,属下不知。”
“那周景明是因何而死,可有初步结论?”
“属下也不知道。”
“你……”
袁承指着那人,刚想骂一句废物,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
但他冷静下来想一想,发现,周景明一案没有经过他们京查阁的手,和周景明有关的事,他们京查阁的人还真没法知道。
用目前的消息,他只能确定周景明一定是被谋杀的,其余事情一概不知,难以做出判断。
“如今,御廷司陷入半瘫痪的状态,平江阁又不善查案,林霜那个女人,多半会将此事推到我京查阁的头上。不行!不能坐以待毙!我得亲自去一趟刑讯司,把这事问个清楚!”
……
鉴查院,刑讯司大牢。
刑讯司司正蒋同庆皱眉看向面前的尸体。
尸体没有余温,显然是死了一段时间了。
“什么时间死的?”
“回司正,莫约是今日凌晨。”
听到凌晨二字,蒋同庆眉头皱得更深。
昨日,他们刑讯司刚刚把人从大理寺监狱提出来,本来打算让周景明休息一天,今日动刑拷打,结果没过一晚,人就死在了狱中。
这种情况,蒋同庆曾经见识过。
用大拇指想也知道,周景明必然知道点不能说的,因此某些人才会冒着暴露的风险,强行在监狱中杀人。
毕竟,他们刑讯司有的是手段。
再忠诚的手下,也难保不会透露一二秘密。
只有死人,才不会开口。
“尸体检查过了没有?”蒋同庆再次问道。
“回司正,初步查验过了,死于中毒。是一种起效较慢的毒药,唤作‘融魂散’,中此毒者,浑身上下并无明显异常,只觉没有力气,逐渐丧失生命。整个过程,莫约需要半个时辰。”
蒋同庆缓缓点头:“这毒也是精心选的,让周景明死得悄无声息,不会剧烈挣扎,惊动咱们的人。”
刑讯司中,有一项刑罚是毒刑,司中既有用毒者,也有解毒者,如果周景明剧烈挣扎,惊动了值班的吏员,或许就死不了了。
蒋同庆缓缓转动脖子,看向周围的人。
“凌晨杀人,说明出入监牢,大抵不是外来者。用得还是较为温和的毒药,避免惊动他人。这凶手似乎对咱们刑讯司很是了解,诸位有头绪吗?”
面对司正的目光,刑讯司人均低下头,不敢说话。
司正的意思很明白了,刑讯司中,有内鬼。
“司正!京查阁袁阁主来了,请您出去一见!”
蒋同庆身后,一个吏员道。
蒋同庆没有着急出去,而是再度环视一圈,企图找到那个内鬼,但是他什么都没发现。刑讯司许多同僚,都是他的老部下了,至少从主观上来说,他是不愿意承认有人是鉴查院的叛徒。
“走,带我去见袁大人。”
刑讯司大牢外,蒋同庆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身穿京查阁阁主制服的男子。
鉴查院三阁,京查为红,平江为黑,听风为青,十分好认。
“下官蒋同庆,拜见袁大人!”
蒋同庆刑讯司司正,官职五品,面对四品的袁承,自然要行礼。
袁承拍了拍蒋同庆的肩膀,笑道:“你我在鉴查院共事多年,老朋友了,还讲究这些虚礼做什么?”
蒋同庆跟着笑,但没有进一步的朋友举动。
正因为认识多年,他才清楚,袁承就是跟他客气一下罢了,他要是当真,那才是不识抬举。
袁承没有废话,直接道:“听说周景明死了?”
“不错。”
“嗯。他怎么死的?”
面对袁承的询问,蒋同庆没有隐瞒,根据鉴查院目前的情况判断,周死一事,多半是由京查阁来负责。他瞒着袁承有何益处?早查出凶手,对大家都好。
“毒杀,凌晨左右,毒性不烈,因此无人发现。拖到上午才知道已经死了。”
袁承缓缓点头,道:“有内鬼?”
“可能有。”
“审过没有?”
“还没有。”
袁承看着蒋同庆:“大理寺那边审过吗?”
“审过。”
“什么结果?”
蒋同庆顿了一下,缓缓道:“七年前,安西军主将杨韬,是被周景明冤枉的。”
听到这个结论,袁承心头一震。
七年前的案子,他怎么可能没听说过。当时动静极大,闹得朝野纷纷扬扬。此事之后,楚国主战派被打掉了一批出头鸟,彻底偃旗息鼓,主和派占据上风。
不过由于杨韬是边军将领,因此这案子京查阁并没参与。
袁承所知道的内幕消息不多。但他没想过,这种“铁案”,竟然也存在反转。
“当时周景明只是个小小御史,杨韬可是大将军,谁指使他这么干的?”
蒋同庆道:“我也不知道。但这就是周景明转送到我这里的目的。娘娘也想知道,是谁指使周景明攀咬杨将军的。”
袁承背着手,当着蒋同庆的面,来回踱步。
“娘娘亲自过问,人居然还能死在鉴查院大牢里,是你蒋同庆让人死了,主责没跑。我如果查不出结果,无法向娘娘交代,也不会好过。”
蒋同庆道:“那袁大人的意思是……”
站在袁承的角度,他无非就俩个选项,要么查,要么想办法推脱不查。
如果查了,并且很快破案,那么就只是他的分内之事。没什么值得邀功的。
如果查了,破不了案,那么他连带京查阁都会丢人现眼。
如果不查,倒是没有责任,但万一让何书墨查出了结果,摘了桃子,京查阁仍然会处于不利地位。
最好的办法就是,京查阁不出手,同时让何书墨也查不出个结果。而鉴查院外的查案势力,反倒能先一步取得突破。
这样一来,便能说明鉴查院大不如前,将鉴查院日渐羸弱的责任推脱到新任院长林霜的头上。
袁承将他的想法告诉蒋同庆。
“何书墨如果来查案,你尽量拖延他。同时建议你以刑讯司,不,以鉴查院有内鬼为名,请御史台派人查案。咱们鉴查院,只有大家都有问题,你的责任,还有我的责任,才能尽可能小一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