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离她远点,魏党换阵(感谢sfqk打赏(1/2)
第169章 离她远点,魏党换阵(感谢sfqk打赏的盟主!)
由于谢府和国公府都在内城,彼此间的距离不算很远。
因此,何书墨便没有在国公府门口等谢晚棠。
她毕竟是谢家的贵女,在做正事时,是要坐谢府马车出门的,不能坐何府的马车。
更何况,何府的马车规格太低,其实根本匹配不上贵女尊贵的身份。
只是谢晚棠本人不讲究排场,这才愿意屈尊降贵,陪他坐何府马车。
谢府门口,谢晚棠从马车中款款走下,她先回家换了身衣服,而后再次出门,钻到何书墨的马车里面。
何书墨一见谢晚棠,便问道:“张家怎么样了?李云依跟张家有没有什么关系,对张家是个什么态度?”
谢晚棠面对何书墨的提问,忽然愣住了。
半晌之后,她才俏脸微红,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表兄,我,我忘记问了。”
何书墨:???
在何书墨的印象中,谢晚棠虽然有一些算不上缺点的缺点,但绝对不是什么“粗心大意”的姑娘。
小谢如果“粗心大意”,她也当不成自己的贴心秘书。
而且,探查张家这么重要的事情,就算是粗心大意的人,也很难记不住,谢晚棠这种细致的姑娘,却一反常态的忘记了。
“发生什么意外了吗?”
何书墨没有怪罪谢晚棠的意思,他只是在关心她,害怕她出了什么奇奇怪怪的事情。
如果没出意外,何书墨很难想象,她居然会把那么重要的事情忘记了。
谢晚棠不知道该怎么和哥哥解释。
她总不能说,李云依到处打听你的消息,一看就没安好心,我气不过,跟她吵了一架……
谢家女郎的小嘴巴张了又张,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她和李云依吵架这种事情,无论从什么角度,都不好告诉她的书墨哥哥。
以谢晚棠对哥哥的了解程度,她话语中但凡有一点漏洞,都会被哥哥抓住,然后把她从头到脚,还有她的那点小心思全部看透。
那太羞耻了。
谢晚棠脸皮薄,无法接受被哥哥彻底看穿的拷打。
于是她就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何书墨看着小女郎纠结的表情,笑道:“理由不方便说吗?”
谢晚棠用大眼睛看着哥哥,轻轻点头。
何书墨继续笑着安慰她:“没关系,你做得很好了,这次没打听出来,咱们就下次再打听。不着急的。”
谢晚棠能听出,哥哥这是在安慰她,语气相当轻柔,好像生怕伤害到她一样。
小女郎心里甜滋滋的,之前被李云依影响的心情,现在在哥哥的安慰下,逐渐明朗起来。
“表兄。”
“嗯。”
“反正,李云依那个女人,虽然看着挺淑雅的,但其实不是什么好人,你一定要离她远点。尽量别跟她打交道。”
何书墨一愣。
心说,他跟小谢相处这么久了,这还是他第一次听见她说,某某人不好,不要打交道。
如果是正常人,此时肯定会问问为什么。
但何书墨相信谢家乖女。
她的道德底线很高,不会说谎,也没什么俗气的欲望,更不会嫉妒记恨别人,因此,她的话几乎是可以无脑信任的。
“好,我相信晚棠。”
“嗯!”
谢晚棠得到了哥哥的肯定答复,顿时心底喜悦,眉眼弯弯。她以九江神女之姿露出的笑容,极有感染力,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开”。
李云依再聪明,再有计谋又怎么样?在哥哥面前,还不是比不过她对哥哥说的一句话吗?
谢晚棠乖巧坐在何书墨身边,心道:还是书墨哥哥好,要是谢晚松,肯定又得啰里啰嗦的。
何书墨虽然表明态度,选择相信谢晚棠。
但他也不是完全没有脑子。
谢晚棠主观上不喜欢李云依,并不能代表李云依就是个“坏蛋”。
按照皇权之下对李云依的人物描写,这位李家贵女的性格,相当的“功利”,她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掰扯利益,讲究得失。
何书墨结合李云依的成长环境,隐约能猜到,她的性格为什么与谢晚棠是两个极端。
谢晚棠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从小是被一家人宠着长大的,哪怕是老剑仙,都很喜欢这个小孙女。
因此,她的安全感很强,这也导致了她天真,单纯,以及对世界的看法有些理想主义。
但李云依完全不一样,李云依哥哥早逝,家里只有她一个嫡长女。李家重商,大环境和谢家是没法比的,再加上她爹妈都是不太会争的性格,因此,她被迫早早独立,早早卷入家族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之中。
李云依除了爹娘,不相信任何人,对外界的人和事,都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她总是活在焦虑之中,想着谋算好一切,为自己和家人提前布局后路。
是个挺孝顺,也挺可怜的小姑娘。
谢晚棠说李云依不好,何书墨相信她,因为她不会说谎。
但如果单纯把李云依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何书墨认为大可不必。
能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
而且,娘娘的布局,也不允许他这个赤胆忠臣与李云依交恶。最好,还是和她保持一个友善的关系。
只要她别头铁,去帮张权就行。
……
丞相府门前。
赵世材气派的四驾马车缓缓停下。
丞相府管家与赵世材是老熟人了,见这位相国“高徒”来访,立刻热情迎上。
“哎呦,赵大人来啦,快请快请。”
赵世材身披鎏金大氅,昂首挺胸走下马车。
他冲着管家友善地笑了笑。
对于别人,赵世材时常摆架子,甩脸色。
但对于老师,他是发自内心的拜服和尊敬,连带着老师身边的佣人,也都十分友善。
他老师魏淳,原是云庐书院的教书先生,后与书院院长理念相悖,弃文从政,从县令开始位极人臣。楚帝当政时,为了修行长生,劳民伤财,魏淳扛起死谏的大旗,极力劝阻楚帝的长生歪理,乃是楚国学子眼中的吾辈楷模,国之柱石。
“赵大人,老爷在后院晨钓,您过去时候,脚步轻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