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不会打仗周公瑾(1/2)
第294章 不会打仗周公瑾
对岸的袁谭,同样也察觉出对面周瑜的心思。
起初听到刘邈派遣周瑜进入关中后,袁谭还是有些惊惧。
之前他在金陵“探亲”的时候住过一段时间,对江东的情况多少也是了解一些。
如今江东的五名杂号将军——周瑜、孙策、陆康、张昭、太史慈中,公认能力最强的,始终都是周瑜。
现在周瑜、太史慈皆出现在关中,让袁谭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可在知道对面周瑜竟然只领了五千兵马支援后,袁谭瞬间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便是周瑜用兵如神,便是太史慈以一当百,这五千兵马又能够做什么?
而在周瑜烧掉蒲坂等渡口后,更是让袁谭笃定——
“周公瑾,畏惧我军兵势!”
“烧掉渡口,固然让我等无法从河东直接渡河,却也证明了周瑜如今无力和我军争锋,没有多少进取之心!”
“我等要做的,就是一鼓作气,拿下关中,不给周瑜负隅抵抗的机会!”
兵法云: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善于利用态势的人,他们指挥军队作战就像转动木头、石头一样。木头、石头的特性便是放在安稳平坦的地势上就静止不动,放在险峻陡峭的斜坡上就会滚动。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态势,就该像圆石从万丈高山滚下来那样,无坚不摧!
既然周瑜已经退让,就证明了周瑜心中已经有了怯意!而袁谭要做的,就是将周瑜心中这股怯意不断放大,最终让周瑜形成山崩之势!
袁谭毕竟曾经单独领兵夺取过青州,对于自己兵法的造诣还是相当自信!
即便在青州败过一场,被刘邈请到江东“探亲”,但袁谭始终都以为非战之罪也!
毕竟,谁能想到,江东有了长距离航行的海船?
而且,谁又能想到,许攸为了些许钱财,竟然真的会选择在军事上伸手,引发了吕布和臧霸那档子事?
上次败给刘邈,纯属意外!
这次正面作战,袁谭有信心直接击败周瑜,为自己正名!
并州刺史高干听说袁谭要直接从龙门渡进攻关中后,也是专门来到袁谭身前向袁谭谏言——
“大公子,既然如今舟船不能通行,何不等待一阵,等到马腾、韩遂的援军出现在长安附近,再两面夹击,击败周瑜!”
高干之策,虽然缓慢,但毫无疑问要稳妥的多。
可袁谭毫不犹豫拒绝了这条建议。
“周公瑾不过五千兵马,我等却在河东有三万大军,有何惧哉?”
“而且周公瑾烧毁渡口,明显是畏惧我军兵势,若不能趁着现在连续进攻,让对方适应战事,那落入下风的可就是我们了!”
此外,袁谭还有一个原因没有说出口。
那日郭图给自己说的话,袁谭始终都铭记于心.。
这一次,就是袁谭向袁绍,向所有人证明,他袁谭,是袁绍继承者的最好时机!
只要袁谭能够打一场漂亮仗,甚至干脆就是直接打到许昌城下,凭借如此战功,必然能够顺势让袁绍册立世子!
进攻关中,本就是袁谭的一张考卷!
这个时候,将马腾、韩遂拉进来,不是白白增加了自己的扣分项吗?
故此,袁谭依旧是选择从龙门渡强攻关中!
足足召集两万兵马,从北面渡河。
自始至终,袁军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韩城方向周瑜的动向。
【半渡而击之】!
这是连三岁小儿都知道的兵法俚语,众人不信周瑜会不知道此事。
渡河的时候,从来都是一支军队最为脆弱的时候,周瑜身为江东名将,没理由不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
但是让袁谭还有袁营将领惊奇的是,周瑜竟然一直毫无动静,任由袁谭安全的将两万兵马尽数运往西岸,完成了大营的扎建。
便是跟着袁谭一起渡河的匈奴右贤王刘去卑也是有些意外:“这对面的敌将,竟然是个不会打仗的书生吗?”
袁谭起初也是心有疑虑,不过等到大营立好之后,袁谭也就放下心来。
“那周瑜毕竟是刘邈的将领,麾下士卒也尽是些荆州士卒,没理由为了关中与我们死磕,所以畏战怯战,也不是没有理由!”
仿佛是衬托袁谭的“算无遗策”。
在袁军大营立好不久,就有周瑜士卒自韩城中奔来,与袁谭带来周瑜的求和之言——
“都督说了,如今真正的战事,应该发生在中原,发生在袁绍与曹操之间。而并不应该发生在我们与大公子之间啊!”
“大公子与刘骠骑乃是亲眷,双方本就不应该兵戎相见,而是应该行君子之间的礼仪,大公子难道不是这样认为的吗?”
果然!
周瑜,果然是不想用自己麾下的士卒,来为曹操的关中而战!
袁谭心中窃喜,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淡然对周瑜使者说道:“我也是奉父亲之命行事,并不是真心想要与刘骠骑为敌。只要周郎答应不去进攻河东、并州,那我自然愿意退兵而去。”
当周瑜使者将袁谭的答复转给给周瑜后,周瑜却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