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君勿疑(2/2)
只见刘邈轻笑:“仲达,你可知我为何不赐其他人符节,偏偏赐你符节?”
“论亲近,伯符算是我的半子。”
“论地位,子敬一直是我的主簿。”
“论能力,孔明也绝不逊色于你。”
对刘邈说的三点,司马懿统统信服。
“之所以将符节给你,是你这人只论输赢,不论对错。”
“当日若是换成其他人在上蔡,哪怕是孔明,因为君臣之道,也肯定会想方设法前往南阳搭救我。”
“如此,最好的结果,也是无功而返,平白折损了力量。”
“若是最坏的结果,直接惹怒了袁绍,让袁绍领大军南下,占据上蔡,切断淮河上游的通行。那你我今日,便双双不能抵达舞阳,与袁绍对峙……所以说,你何罪之有?”
刘邈让司马懿将符节收起。
“我喜欢孔明,却也不讨厌仲达这样的人。”
“物尽其用,人尽其责……如此,才能完成匡扶汉室的大业!”
司马懿听到刘邈最后的话,心神巨震!
他偷偷看了眼刘邈,见刘邈还在认真观看桌案上的军情战报,也当即与刘邈拱手,再不提符节之事,躬身走出刘邈营帐。
“仲达,如何?”
诸葛亮不知何时,已经早早等候在此处。
司马懿自然知道他为何而来,便干脆的展示符节:“主公并未因那事生气。”
“如此再好不过,我早就与仲达说过,主公不是那样的人。”
可司马懿想到刚才的场景,还是越想越怪。
“仲达,怎么了?”
司马懿想了半天,终于是不太确定的说道:“主公……太严肃了!”
“嗯?”
诸葛亮诧异的看着司马懿,难道刘邈严肃点不好吗?这不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吗?
“主公紧张了。”
司马懿神情凝重的做出自己的推断。
“即便是上一次在琅琊的时候,我也没见过主公这般神情,和往日里简直判若两人!”
诸诸葛亮听后,也是眉头微蹙,轻轻摇动自己的羽扇。
“你是说,主公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司马懿抬手,示意诸葛亮向自己身后看去:“孔明何以觉得,在这种战事前,会有人能够觉得自己必胜?”
诸葛亮抬头看去。
一条长龙以舞阳为起点,不断延伸到远处,到天边。
往来的舟船勤勤恳恳的停留在码头上,卸下船上的粮草、辎重,或是士卒、甲胄,便再次重新驶出码头,从那并不宽阔的水面上挤着回到下游,运回下一批可能要运来的粮草、辎重,又或是士卒、甲胄。
这仿佛是一条在不断输送血液的大动脉,而其末端所供养的,便是如今停驻在舞阳的这头怪兽。
有人在拿着铁镐挖掘土地,修筑营地。
有人在拿着利斧挥砍树木,扎紧篱笆。
还有人在堆土成山,累计高台;有人在引渠灌水,修缮水渠。
站在这里的,何止数万人?
兴许这片土地上,从来都没有这么繁忙过,这么不堪重负过,以至于让主人的欢迎都有些捉襟见肘,露出了光秃秃的地皮,仿佛是在局促而又腼腆的朝着这些汉军微笑。
“孔明,你说,谁能保证这样的战事能够取胜?”
司马站在诸葛亮身旁:“张郃、高览恐怕也已经被袁绍召回。”
“夏侯惇既然稳固住了关中门户,那袁绍也不会留淳于琼在雒阳浪费时间。”
“袁绍那里的样子,恐怕比我们这里还要震撼!”
“我们现在站在这里,是要决定天下百姓将来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日子将是什么样子……即便是主公,恐怕也是会心有余悸吧?”
诸葛亮看到无数士卒忙忙碌碌,犹如蚂蚁一样在地上搬来搬去,却又忽然抬头。
如今已到傍晚,天上群星隐约开始显现。
三垣二十八宿环绕着最中央的紫薇一百六十三星缓缓运转。看似缓慢,可如果稍微失神,就会发现有星辰已经匆忙转到了别处,逃离了视线范围。
诸葛亮盯着天上若隐若现的星宿,忽然闭目,默念《易经》。
“春应震,震为雷,雷地豫。”
“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作了充分的豫备,一切已经就绪,自然就有所收益;既然一切豫备已经准备就绪,聚汇云集了天下盛大的力量,实力已甚为雄厚,此时就已经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
一阵凉风拂过,卷起诸葛亮的衣袍。
“主公对此战的准备,早在他以惊雷之势,决定“使耕者有其田”的那一刻,便已经开始了。”
“此战,汇聚了太多人的信念与支持,故此……勿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