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54:要钱县令,要命秀才(2/2)
如果说秀才是士,举人便是真正的官身,就算县令对上,也会给几分面子。
事不宜迟,陈晋稍作休息,便又出门。
坐着马车去的,阿铁充当车夫,石奇峰则留守店铺。
陈晋没有直接去县学,而是先到王家找王复。
“陈兄,你回城里来了!”
看到他后,王复很高兴:“走,咱们喝酒去。”
自从考取秀才,这些天来,王复称得上“夜夜笙歌”。他家亲朋好友太多,交际广阔,各种恭贺应酬走马灯笼,根本停不下来。
之前绷紧的神经和决心,在榜上有名时便一下子放松下来,甚至可以说是“放纵”了。
打量他一眼,陈晋眉头一皱:“王兄,我此番进城,是要到县学进学,参加科考,进而获得乡试资格。所以过来问你一声,可否愿意一起去?”
王复一怔:“参加今年八月的乡试?太赶了吧。”
陈晋淡然道:“你我已不再是少年,错过今年,又得等上三年了。”
闻言,王复目光一闪:“好,我便舍命陪君子,与你一起去考,不亦快哉!”
略作收拾,上了马车。
在路上,陈晋问:“王兄,听说伯父在跟新任县尊大人交涉,谈事,可有结果了?”
王复摇了摇头:“难呐,赵县令态度强硬,不是个好相与的。”
陈晋沉吟道:“既然如此,为何伯父还要出头?”
王复叹道:“他是个爱面子的,又是商会魁首,受各家联名推荐,不得不去。”
陈晋“哦”了声,不再言语。
不用多久,马车抵达县学。
在大乾朝,教学机构颇为普及,分为公学和私学两大类型。像私塾、族学、以及一对一的家庭西席,都属于私学;社学、县学、国子监等则属于公学。
其中还有不少历史悠久,声名远扬的书院等。
曾几何时,陈晋的梦想便是进入高良书院求学。无奈受限于现实条件,难以成行,最后只能到县学旁听。
而今他和王复都考中秀才,可以堂堂正正地进入县学,成为生员了。
对于县学,两人皆不陌生,下车后直接入门,去拜访张教谕。
教谕隶属八品官身,统领全县生员教学事务,在这方面,权利并不低的。
张教谕年及甲,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线。其性情温和,学识不浅,在生员群体当中颇受爱戴。
“尔等要进行科考,从而参加乡试?”
听闻来意后,张教谕露出惊诧之意:“会不会太急了?你们可是刚考中的秀才,还没有正式进学,练习文章呢。不如沉下心来,进修两年,再徐徐图之,这样把握更大些。”
王复忙道:“教谕大人,学生年过三十,不再年轻。如果等多三年,那就是快四十了。人生能有几个三年?趁今年有了机会,正好去拼搏一番。即使落榜,也可以借机体验一二,增长见识和经验。”
张教谕手撸胡须:“你说的不无道理……这样吧,我同意了。但有言在先,一切按程序走,需要先考过科试。若写的文章不行,一切免谈,给我老老实实进学去。”
“多谢教谕大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