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73:再送机缘,众老反对(1/2)
第73章 73:再送机缘,众老反对
陈寿年沐浴更衣,收拾形容,然后前往位于祖地中心地带的议事大厅。
本家嫡系各房各有发展,但在形式名分上是统一的,全部归于宗族之下。
故设有族长、族老等职位;又成立了宗亲堂、杂务堂、执法堂等堂口。每逢有公事,有大事,众人便集中在一起进行讨论商议,并做出决策。
作为第六房家主,陈寿年自是族老之一。
族长则是大房家主陈寿齐。
他们这一代,属于“寿”字辈;下一代,则为“和”字辈;再下一代,是“学”字辈……
排资论辈,颇有讲究,都是宗族规矩。
议事厅占地不小,青砖红瓦,相隔不远的山坡上,正是宗族核心所在:
陈氏大宗祠!
两株千年老槐树分列左右,枝叶繁盛,如同两柄巨伞撑开,把宗祠护持得十分周全。
树上枝丫间红的黄的,悬挂着道道宝牒愿书,代表着祖宗福荫,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陈寿年走过来,远远对着宗祠方向恭敬做礼,这才迈步进入大厅。
一会之后,以族长陈寿齐为首的族老们全部到齐,纷纷落座,开始议事。
此番陈寿年代表宗族下乡走访、调查,回来之后,等于述职。
他早打好腹稿,声若洪钟:
“相距三年,下面旁支别脉的情况愈发不堪,他们莫说出人头地,便是温饱都难以维持……”
众老听着,神态平静。
皆因这些事情早有预料,情理之中。
从祖地迁徙出去的旁系家庭,基本都属于破落户了。他们在州城待不下去,唯有退而求次,搬到府城,而或县城,甚至乡野去。
这一出去,再想回来,几无可能。
皆因环境变了,人也就变了,缺乏外部资源的支持,个人为了生存奔波忙碌,苦苦煎熬,就很难再做成事业。
好比跌入一口深井里,即使想爬上来,可手脚处处掣肘,越是挣扎,反而越往下掉,直至跌至井底,再无法翻身。
命运所然,早已注定。
而对于这些同姓族人,本家嫡系也不会有太多的同情悲悯,尤其是出了五服之外的,最多就是遇见时,道一声“五百年前是一家”罢了。
同姓同宗的人那么多,哪能兼顾得过来?
陈寿年说完,沉声道:“我还是建议宗亲堂能拔出一笔专项银子,用来救援那些穷困潦倒的家庭。”
坐在右侧的第四房房主陈寿全开口问:“老六,你可统计过了,类似的门户有多少?”
陈寿年回答:“整个州郡管辖之下,约莫过万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