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83:考完散场,前程未卜(1/2)
第83章 83:考完散场,前程未卜
乡试共考三场,每场考三天,整个考试过程的强度非常之高,身体孱弱的,很难坚持下来。
不过这些,对于陈晋毫无问题。
从第一场开始,看过题目,胸有成竹。
这两个多月在藏书楼一楼的刻苦攻读,收效卓越。
在别人看来,包括陈寿年在内,大都认为陈晋是临阵磨枪,但陈晋为之付出的努力超乎想象。尤其在神魄超凡的加持之下,一个月的工夫,足以超过别人一年。
两个月,就是两年,能够完成很多的工作量了。
陈寿年列出的重点书单,全部啃了下来,烂熟于心,另外还有不少典籍笔记,文章解读等,俱是看了个遍。
大量的阅读,加上模拟文章,成为考场上的底气所在。
当然,写文章的东西,并不存在标准答案,表达的观点能否契合主考官的意思,以及符不符合上意,也相当重要。
自古至今,文章写得团锦簇,最后却名落孙山者比比皆是。
好比那位陈氏天骄陈学杰,十二岁考的秀才,接着来考乡试,两届都是落榜,直到第三次才考中,并且中的是第一名:解元。
这就是因为年纪尚嫩时,观点论据不够成熟,显得单薄,因此不被选中。
但话说回来,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文章写得顺,字写得好,中举的几率自然高一筹、
这一点,毋庸置疑。
贡院考试,对于夹带藏私搜查极严,片纸不得带入场,饮食之类,也是官方统一供应。
吃的东西颇为清淡。
主要是考虑到考生们的肠胃,吃得油腻了,恐怕会吃坏肚子,那就惨了。
自从得到陈寿年的扶持,陈晋天天吃异兽精肉,药膳那些,嘴巴吃刁了,无肉不欢。
但非常时期,忍耐几天就好。
时间忽忽而过,这一天,最后一场考完,贡院开门放闸,所有考生鱼贯而出。
到了外面,一个个心头上都有着一股“重见天日”般的欣然,如释重负。
却又有一部分人出门之后,竟伏地嚎啕大哭,以手捶地,直至捶出了血。
他们大概是临场发挥得不行,文章没写好,自知会落榜的。
到了此时,再也无法压抑住内心的懊恼和失意,要尽情地发泄出来。
再想来考,就得三年之后了。
人生有几个三年?
岁月蹉跎,无颜归家面对家乡父老。
更何况,这些人的年纪皆已不再年轻。
就拿今届近万名的考子来说,三、四十岁的属于主流,二十出头的,竟没有五十以上的多。
年龄是衡量潜力前景的重要标尺,过了年龄,人生也就看到头了。
像陈和生,以往几届,其届届来考,从不缺席,直到现在的年龄后,终于死了这条心。
此际散场的众多考子,当听到阵阵悲伤的哭泣声,顿时被勾起内中的同理心,不由地心有戚戚然。
石奇峰一早便赶着马车来到等候。
其他陈氏子弟的家人也差不多,一辆辆马车排列开来,蔚然壮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