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85:天下大势,乡试开榜(1/2)
第85章 85:天下大势,乡试开榜
(首日上架,急求首订支持!)
接下来,陈晋趁机问起各般时局世事。
陈寿年博览群书,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也不藏私,当即娓娓道来。
尤其关于天下大势变化这一块,其谈古论今,说得非常仔细。
用他的话说,这些东西在陈晋参加乡试之前不能多说,以免搅乱心神。
但如今考完了,就无需避讳,正要分说明白,好让陈晋知晓时势变化。
“认知大势趋向,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倒不是说一味迎合,随波逐流,而是顺势而为,借势而起,不去做那螳臂挡?车的糊涂事。故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对于这话,陈晋是认同的:心中有锐气,有杀气,不等同于莽撞冲动。
于是认真地倾听,并同时进行分析归纳。
……
百年前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本朝太祖姜神帝崛起于草莽,雄才伟略,率兵横扫六合,最终问鼎天下。
这个天下,乃是马上所得,但不能马上治之。
于是太祖大刀阔斧,革新改制,一方面重文抑武,清理江湖山头,统一兵甲;
一方面册封道统正宗,共有三大道门,两大佛宗。
三大道门分别为:天师道、丹鼎道、太上道。
其中太上忘情,脱离红尘之外,行踪飘忽,难以捉摸;
丹鼎道主打练气和炼丹,正所谓“一颗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天师道擅于符箓,盘踞龙虎山上,绵延千年,声势显赫,每一代都会接受皇帝敕封,风光无限。
两大佛宗则为法宗和禅宗。
法宗讲究广开方便之门,行众生之法;
禅宗注重个人缘法因果,证悟本心,是谓“参禅”,最终做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三大道门与两大佛宗为正统源头,下面诸多道观寺庙支派。
在这一点上,类似于名门世家的嫡系和旁支别脉。
除此之外,又有诸多旁门左道,邪法神教,它们不受朝廷衙门的正式认可,如同阴沟里的野草,蔓蔓而生,割之不尽。
每清剿一次,便稍有消停,可相隔一段时间后,又蠢蠢欲动,重新冒头出来。
当年朝廷铁甲南征北战,铁蹄伐山破庙,连根拔起,着实消灭了不少术法传承。
姜神帝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以正乾坤朝纲;还要打击瓦解各大世家名门的势力,不让门阀形成地方割据。
不过他有未竟之事业,便溘然而逝。
继位者偏于守成,管制策略有所放松,最终形成了当今的局面。
神道与人道并立。
两大佛宗、三大道门、四大世家、八大名门……各方势力已根深蒂固,犬牙交错,各有发展。
陈寿年伸手一指,指着浮云山间的道观和寺庙:“一观一庙,浮云观师承丹鼎道,浮云寺出自佛门法宗,两者相对而立,相处安然,着实是一件趣事。不过暗地里,难免有矛盾纷争。”
陈晋问:“陈氏子弟中,有拜入道观,而或寺庙,出家修行的?”
陈寿年点头回答:“当然有,否则的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只不过修行极为讲究根骨缘法,对于陈氏嫡系的子弟而言,入门不难,入道难如登天。据我所知,迄今为止,入门者近百数,可获得衣钵传承的,百中无一,可谓全军覆灭。”
听到这,陈晋明白过来。
陈寿年接着道:“相比道佛正宗,练武,科举功名,乃至于旁门左道,无疑要容易得多。然而旁门左道非人非鬼,不伦不类,上不得台面,自是遭受唾弃。到了最后,就剩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了。”
陈晋脑海灵光一闪:“所以六大爷知道我在修行,就想着如果我考不中,还可以曲线救国,转入修行之门,一样可以认祖归宗。”
陈寿年一拍手:“正是如此。”
旁边郭瑷睁大杏眼:“外公,你是要陈晋公子出家修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