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兵临城下(1/2)
第61章 兵临城下
确定了戚少商的状态之后,查楠又来回跑了好几趟,将五头壶小象连同几千斤小麦一起运送到襄阳城中刘府内据点。
当天,襄阳城内难得飘起了面食的香气,混合了野菜和一些粗粮谷物的杂粮馒头,手工赶制的裤带面条,出现在了各处大锅饭点,让饥饿了许久的全城人难得的吃了个饱饭。
很多人原本勒紧了的裤腰带,都放松了下来,吃撑了之后,目光呆滞的看向远方,似乎觉得就这般死去,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也就在这一天,很多人也都亲眼看着一架架运粮车进了刘府,似乎那原本空的连耗子都不跑的库房,现在终于堆满了粮食。
潜入城中的蒙古探子们,却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他们甚至都不屑于将消息传回,因为襄阳城的四面城墙紧锁,根本就没有粮食运进来。
所谓的刘府粮仓,还是在故布疑阵。
这样的手段,对于襄阳城中的守军而言,亦毫无疑问就是‘望梅止渴’,掏空了襄阳城的粮库,让全城人先吃一顿饱饭,然后再慷慨赴死,这是很多所谓有识之士的一致见解。
已经在襄阳城外完成了列阵的蒙古大军,收到了城内传出的消息后,没有急着进攻,同样是埋锅生火做饭,从蒙古草原带来的肉干放到煮沸的汤水里,加入各种粮食一起熬煮,传出的诱人的肉香,随后被刻意的鼓风吹到襄阳城中,肉香味和面食香味碰撞在一处,就像是一种另类的对垒。
第二天,襄阳城内又换着样做起了更多种类的面食,水蒸的、油炸的、锅里煎的、火上烤的···几乎是应有尽有,摆出一幅过了今天,就没有明天的架势。
尽管没有完全晒干的小麦磨成的面粉会显得发粘,影响口感和韧性,但能够吃饱比什么都重要,这个时候,没有人会在意这点口感上的差别。
所有人都继续敞开了肚皮吃,原本因为长期饥饿而显得虚弱的人,也在两天的饱饭下,渐渐有了精神。
城外的蒙古大军也依旧不着急攻城,他们甚至有一些区域生起了大大的篝火,烤起了全牛和羊,聚拢在一起载歌载舞。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蒙古大军横扫天下,领军者自然也知晓兵法,不可能就只是仗着弓马之利。
襄阳位于一个盆地的十字路口,东西南北四条道路都要经过此地,否则绕不过去,同时襄阳城的位置也决定了它易守难攻,蒙古大军在粮草同样充足的情况下,选择强攻,是最蠢的做法。
如此这样,双方比赛着做各种美食,相互赛着粮食储备,耗了有近十日。
原本以为襄阳城内不过强弩之末的蒙古一方,已经彻底坐不住了。
他们兵多将广是优势,但这样坐着对望,什么都不干,拼消耗的话,也确实是他们更吃力。
旁的不说,单单是大量的战马,每天消耗的草料,都是天文数字,何况战马吃了还要拉,大军长期盘踞一处不动,军营里很快就变得臭气熏天。
如今宋国内部对于是否下死力支援襄阳,还在吵嘴仗,一旦宋国下定决心死保襄阳,安排大量的士兵、粮草支援,蒙古大军想要拿下襄阳,就会死更多的人,拖延更长的时间。
主战强攻的一方,三番五次进入大汗的营帐请命。
“国师!让你安排人手进入襄阳城,打探他们粮草堆放的位置,打探清楚了吗?”东路军主帅塔察儿,对站在身前的蒙古国师金轮法王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