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全车监控(2/2)
听见脚步声,转头和苏焕打了声招呼。
“马教授在里面吧?”
“是的,老师在监控室那边。”
苏焕继续向前走去,墙壁上挂载了许多小柜子,还有各种捆缚用的扎带,指示灯忽然闪烁。
另一个学生连忙走了过来,扯过一个用支架挂在上面的笔记本操作起来。
学识渊博的列车长瞥了一眼。
嗯,看不懂。
不过他满意换这种感觉,穿过纵横交错的设备,看着眼缭乱的显示器界面,让他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是一种被文明,钢铁和信息包裹的安全感。
12号车厢完全和11号车厢连接在了一起,中间的门也不再承担隔断作用,房间划分成几个大大小小的工作台,而最中间的就是马教授的工作台。
看见他过来,老爷子站起身迎了几步,温和笑道,“前几天就有了些进度,但也不知道展现出来符不符合你的要求,这几天琢磨了一下,又加了些东西。”
“嗯,我也很期待。”
苏焕带了几分认真,如果说钢铁列车是一副躯壳,那马教授打造的这套终端就是列车的神经和感官。
有了这套系统,他才能真正的和外部环境产生交互。
并且将触角延伸到列车的方方面面。
若是都不了解,何谈掌控列车?
桌面最中间是一块巨大的屏幕,但并不是信息中心那块,周围带着是十几块型号各异的屏幕,苏焕甚至在里面看到了自己上次看地图的平板。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这就是全车监控部分了,相比于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这个更好做,也更直观一些。”
简单介绍了一下,马教授向小昭使了个眼色。
年轻人从善如流,在键盘上按动几下,所有屏幕上的数据骤然消失,变换成了统一的画面。
苏焕看清了上面的内容,眼睛顿时一亮。
最中间的画面上赫然是在7号车顶上忙活的工人。
虽然被雨水模糊了一些身形,但苏焕依旧能清晰的看到黄海在和王和交流着什么,两人的神态清晰可见。
或许是听见声音,众人抬头望了过来,一个个脸上的惊诧分毫不差的收入苏焕眼中。
而另外十几块屏幕上每一个画面都不同,有的是在车身侧面几十米的位置,穿过雨幕俯瞰着这头卧伏在钢轨上的钢铁巨兽。
有的在驾驶室前面,透过防爆网和新型玻璃打量着内部空间。
还有的是站在车身角度,向左右两边的建筑看去。
其中一个画面像是锁定了什么,上面闪烁着红框。
小昭介绍道,“有框选证明无人机捕捉到了移动物体,绿框是人类,如果分辨不出来一律是红框,目前这个识别系统只能根据原有的数据进行判断,对于进化兽的判断失误率很高,正在想办法改进。”
“像是这个闪烁的红框,应该是建筑里的丧尸被我们捕捉到了。”
苏焕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你们是怎么做到让无人机升空而不丢失信号的?泛能科技取得突破了?”
一旁小昭尴尬的看了看老师,在对方鼓励的目光下如实说道,“其实泛能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我只是想了一个取巧的办法,采用有线无人机的方式去连接。”
苏焕恍然,“也就是说,这些无人机后面都连接着一根根线?”
“是的,这样不仅能稳定传输画面,还能传送能源,保证无人机长时间悬停,唯一的缺点就是限制了他们的飞行距离,目前最远的一台无人机也不过是飞三百米左右的高度,就是中间这个主屏画面。”
伴随着小昭的解释,无人机逐渐上升,屏幕左下角的高度逐渐达到了300m就停在了那里。
画面中的钢铁列车变成了一条长线,工人像是一只只小蚂蚁一样。
小昭将桌面上那块平板拿起来点动几下,充电口连接着数据线递给了苏焕。
“列车长请看,上面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周边的地图。”
“地图?”
“我们检索了列车上上万台电子设备,终于凑全了这份电子地图,然后增加了一些参数,比如我们无人机飞过的地方就是亮的,周围地方就是灰色,有丧尸或者物资的地方都会标注出来。”
“总共有多少无人机,是怎么安置的?”
“共计四十四台无人机,每个车厢一台,其中三台是超长线,分别是主屏这台以及车头车尾两台,无人机的安置目前是室内放置,我们想着在车厢顶部开个固定的飞行舱,专门用来安置和替换受损的无人机。”
“飞行舱设计可以,如果你们有想法今天就可以开始施行了,目前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存储在哪里,能保存多少天?”
“而所有无人机拍摄回来的画面都会存储在数据库中,因为4k素材过大,所以只有三个主摄是4k,其他都是正常1080p高清画面……”
马教授在一旁微笑点头。
显然他是想让自己的学生在苏焕面前多露露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