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框架设计(1/2)
第183章 框架设计
“脱离铁轨?”
“嘶……”
众多专家面面相觑,这还不如谈谈量子悬浮的问题呢。
邓副总犹豫了片刻说道,“如果列车不走铁轨,那就只能加装履带了,但别说保持上百公里的时速,恐怕超过六十都难。”
“六十?”苏焕有些意外,不是太少,而是超出预期太多了,他甚至做好只有三十的准备了,“载重呢?能维持武装列车目前的重量吗?”
如果失去速度,那么重量就成了武装列车最后的护城河。
大水一冲,没有上万吨重量什么都白扯。
“重量没问题,目前武装列车重量在万吨出头,还平摊到五十五节车厢上了,只要我们将履带的接地面积做大一些,承重甚至可以轻松翻倍。”
邓副总抬了抬眼镜,认真的说道。
总算听到好消息了,苏焕也松了口气,然后将话语权交给徐主任。
由他跟制造基地对接具体目标。
这些专家刚松口气,听到徐主任介绍的那密密麻麻、异想天开的改装目标,又把那口气给吸回去了。
因为面对的不再是苏焕,几个专家也有勇气提出疑问了。
徐主任和马教授轮番解答。
小昭在后面打开了300英寸的拼接大屏,将武装列车一些细节图片投影在了上面。
刚开始大家还有些拘谨,后面也逐渐被这种天马行空的改造所吸引。
一群平均年纪超过了五十岁的老头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可以在车厢外做一些机械臂嘛,就像是空间站上的那些,既能充当吊机,又能进行一些辅助作业。”
“要考虑进化兽和丧尸的因素,在那种恐怖的巨力面前,机械臂和一根树枝没什么区别。”
“那就做成可折迭的,平时收束在车身上,遇到一些情况还可以放下来扎入地面,稳固车身,我看现在列车有两层了,高度都超过六米了,要考虑平衡问题。”
“平衡问题好解决,既然都加装履带了,直接把车体整体加宽不就能解决平衡问题了?而且还能拓展车内空间。”
“那隧道限宽怎么办?”
“过了青川,基本就没有多少山了,限宽和限高都不用考虑。”
“再说了,有履带直接走公路呗,什么限宽,这么厚的装甲直接撞过去!”
圆脸的邓副总亢奋的说道。
显然这老爷子年轻的时候也是个胆大的。
“咳咳……”
徐主任轻咳一下,打断了激烈的氛围,正了正自己面前的资料,“机械臂的想法很好,但是目前我们要解决的是列车改船舶的问题。”
“改船倒是不难,我记得万会长在顺安有一个船舶零件制造厂吧?”
邓副总说道。
一旁默不作声的万浩点了点头,“专门制作推进系统零件的,需要的话可以随时弄过来。”
“但不是改船那么简单,根据描述,我感觉更像是改潜艇。”一个专家忽然说道。
众人再次看资料描述。
“还真是,要面对超过十米深的洪水,待在车厢中超过三十天时间,我哩个乖乖,水下列车,跟我小时候看的科幻故事似得。”
厂长打趣似得说道。
见苏焕翘着二郎腿笑吟吟的听着,众人也哈哈大笑,氛围轻松了许多。
搞科研这东西不是逼一逼就能出来的,而且在座的都是经过风雨的老家伙,不上压力也能拎得清。
氛围宽松一点没准能迸射出更好的火。
反正最后受益人都是他,何乐而不为。
邓副总牵头,很快就将改船的几个难点列了出来。
第一是密封与防腐。
第二是内循环。
第三是推进系统。
第四是定位。
第五是安防。
苏焕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这里面每一项拆开都大有讲究。
比如内循环。
如果洪水迟迟不退去,列车就要一直在水下闷着。
最直观的问题就是氧气消耗。
不过列车不用考虑能源问题,这个事情就好解决了。
只要带上足够数量的制氧机即可。
然后要加上什么“lioh过滤器”,按照苏焕的理解大概是净化二氧化碳的。
处理厨余垃圾的“厌氧消化罐”,可以将其变成甲烷。
不可降解垃圾用压缩打包机给压缩起来,先放到隔离仓,等到出水面了再丢弃。
还有空气循环系统,温控系统。
甚至连上厕所的问题都考虑到了,提出真空马桶+焚烧处理器的解决方法。
其中定位是在水中的探查定位方式。
毕竟洪水乱流污浊,靠肉眼观测是不靠谱的。
传统的探测方式又被泛能所破坏。
好在进化解决了很多问题,机械和科学决绝不了的就让进化者和泛能去解决,像是7、8号车厢的变异植物,能提供不少氧气,可以作为制氧机之外的一层保险。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晚上,窗外依旧是大雨瓢泼,乌云将夜色压得更加深沉,往外看去,只有岗哨的微弱光亮。
会议室内亢奋的众人没有丝毫察觉。
“咚咚咚”
会议室忽然响起敲门声。
众人一愣,下意识看向主座的苏焕。
“进。”
外套一件行政夹克的胡说推门走了进来,来到苏焕身边躬身说道,“列车长,人员已经安置完毕,列车也做了简单的清理,我让后勤组准备了一些饭食,用不用带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