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贝氏(2/2)
特殊时期,贝崇威远去黑龙江,万念俱灰。她自己都很困难,依旧想法设法给贝崇威邮去了一斤白。
正是那一斤白,让贝崇威坚持了下来。
那段时日,她丈夫也是饱受折磨,每次回来都是一身的伤。
她就对丈夫说:我对你只一个要求,你不可以死。
幸好苦尽甘来,她的丈夫已经恢復了工作,唯独磨难留下的痕跡让她显得有些苍老。
等轮到李子成时,这些长辈们更是稀罕的很。
“子成写的好文章,简直就是咱们家的写照。看著你的文章,都不知流了多少泪。”
“乃姍总是吵著要写文章,结果却被子成领了先,看她还骄不骄傲了?”
“哎哟,九姑姑还在里面等著呢。咱们別在门口站著了,律娥,先进去见见九姑姑。”
於是一群人走进院子,簇拥著贝聿成,边走边到处指指点点,话里话外儘是当年的回忆。
看著熟悉的环境,贝聿成也仿佛回到了孩童时期,也不知道说到了什么,大家轰然笑起。
这个时候年轻人都跑来找李子成,在他身边围了一圈。
“子成表弟,我是贝念礼,等会儿给我签个名唄,我特別喜欢你的《伐木人》。”
“阿哥,你是准备拿著表弟的签名去炫耀吧?”
另外一个姑娘毫不客气地揭短,还將李子成被大家的包围中拉了出来。
“子成表哥,我是贝念洁。我问你,许灵均的演员帅不帅啊?”
贝念礼、贝念藩、贝念洁是贝焕璋的子女,贝念华是贝聿新的儿子,加上贝崇威的儿子贝念书,这就是贝氏的第十六代了。
穿过宽敞的庭院,走到公馆门口,已经有人等在了这里。
一个衣著华贵又散发著傲气的老太太,被一个天生带著笑脸的短髮女子搀扶著。明明佇立不动,但是眼神里的期盼完全遮掩不住。
贝聿成看到,登时激动起来,快步跑了上去。
“九姑姑……”
老太太正是贝娟林,绿屋的女主人,贝润生的女儿。
一俟贝聿成到了近前,她就抓住了贝聿成的胳膊。
“是律娥,果然是律娥。你这孩子,怎那么狠心呢?一走就是这么多年,都不知道回来看看。”
贝聿成的眼泪终於落了下来。
“我以为我很快就能回来了,没想到……”
后面的话没有说下去,但谁都明白。大浪滔滔,人如浮萍,命运难以掌握。
娘俩絮絮叨叨了一会儿,贝聿成生怕老太太累著,赶紧和贝聿林搀扶著进了屋。
那个本来搀扶贝娟林的女人直接找上了李子成。
“这就是子成表弟吧?你的文章写的很好,不过我的也不差哦。不知你有没有什么新作品?快拿出来让我欣赏欣赏。”
其他人仿佛知道她就会如此,所以並不意外,全都笑呵呵的。
贝念书给李子成介绍。
“这是乃姍嫂子,最喜欢文学了,你们应该有共同语言。”
原来这是贝娟林的外孙媳妇程乃姍。
这位是鼎鼎有名的海派女作家,文笔之中很好地记录了老上海的过往今生,是了解沪上文化的很好途径。
她爷爷是著名的银行家程慕灝,中银香港的创始人之一,中银总行常务董事。
当年茅盾先生创作《子夜》的时候,因为对金融和股票交易不懂,於是求助了程慕灝。
在程慕灝的安排下,混进了银行里实习,详细了解了金融行业的运作后,为《子夜》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嫂子得名家薰陶,可不是我这样的野路子能比的,有机会一定向嫂子好好学习。”
程乃姍性格很是开朗,一点也没有陌生感。
“年纪轻轻的,真虚偽。我可写不出你那样的文章,学都学不来的。”
李子成陪著她往里走,脑子里回想著这位的文风和笔墨。
“人各有长,嫂子常年往来於沪上和香港,於这两地的见闻最有感触。只需要將这些感触融匯於文笔之间,便自成一家之言,在文学领域当拥有一席之地。”
程乃姍登即站住,眼睛里满是异彩。
“你也是这么想的吗?如果连你这个大作家都觉得可行,那我就放心啦。”
贝念书赶忙道:“嫂子,你要是有了文章,可得交给我们上海文艺。”
见他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李子成拿他开玩笑。
“別的编辑为了组稿,天南海北地跑。你可倒好,净找自家人下手。”
一群人哄堂大笑,贝念书也没有任何不好意思。
“我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明明身边就有两个了不起的作家,何必捨近求远呢?”
等他们走进去,贝聿成已经朝李子成招手。
“快过来,让你九姑外婆好好看看。”
瞬间一群长辈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李子成身上,换个心理素质差的,被这么多人看著恐怕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