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战爭戏(2/2)
偌大的场地上,除了指挥员的声音之外,其他人说话的时候几乎没有。衝锋的时候,除了一开始的衝锋號之外,居然是用各种哨子声传达信號的。
不过避开了士兵们,雷献和压低了声音。
“成子,別怪我没提醒你啊。这么弄专业是专业了,恐怕拍出来的效果不会好看。”
他虽然是新人摄影师,但见识多了,该怎么弄镜头,还是很有经验的。
李子成却一点都不慌。
“以往我们拍战爭片,用的是远距离的广角镜头,为了让场面好看,所以才让演员更集中一些。但这一次咱们採用的是跟拍方式,摄影师和镜头都在战场中,所以才能这么拍。”
他日后要想在影视圈有所作为,能力是一方面,人脉是一方面,还得有可靠的班底。
雷献和,就是他打算招入麾下的人才之一。因此面对雷献和,他是不吝教导的。
“战爭电影,要想拍的刺激好看,其实近景镜头比远景镜头要更带感。也就是將战斗场面缩小,集中於某一点,而不是放大到全局。”
后世有名的战爭影视作品,《拯救大兵瑞恩》、《集结號》、《能文能武李延年》等等,战斗场面其实都很小。
可就是让观眾看的热血沸腾,血脉僨张。
为什么呢?
因为镜头离著近,枪林弹雨通过荧幕就好像发生在身边,反而增添了刺激感和紧张感。
相反远景镜头的战爭戏,除了寥寥几部,比如《解放》、《大决战》等等,都很难拍好。
一个剧组再厉害,你也集中不了那么多人来拍啊。
即便是《大决战》系列,好看的大场面镜头其实也不多,反而许多地方都充满了瑕疵。
李子成把这个原理一说,雷献和登时两眼放光,情知自己学到了东西。
而李子成已经跑到了排练的士兵们当中。
“同志,你这个拿枪的姿势是错的。”
他看到有许多士兵拿枪移动的时候,使用的是双手。一手放在枪托、扳机的位置,另一只手抓著前端,这样的姿势仿佛隨时都能开枪。
但李子成查阅过权威文献的,情知栓动步枪的持枪移动姿势不是这样的。
“移动的时候,应该单手握著枪枝的中部,这样才能保持平衡,不至於太累。试一下,是不是这样?”
那个被他拦住的士兵,遵照他的吩咐换了持枪动作,来回跑了一圈,登时满脸高兴。
“誒,確实轻鬆多了。”
其他的士兵嘖嘖称奇,但也有迷惑不解的。
“编剧,这样持枪的话,碰到敌人怎么办?”
李子成也能解答。
“你们衝锋的时候不是在交替掩护嘛,当然要靠战友啊。”
陈大龙在一旁接上了话。
“编剧说的没错,真实的战场上,衝锋不能一直跑,要隨时寻找掩体,躲避子弹。也是为了调整,方便观察。当寻找到掩体的时候,就可以举枪瞄准警戒了,也就避免了被敌人突然近身的危险。”
有了陈大龙的解说,战士们全都恍然大悟,开始调整各种动作。
看著排练有模有样了,李子成也很有成就感。
按照这个进度,只需要三到五天,就可以实地拍摄了。
他在这边工作投入,另一边还有人在议论他呢。
“誒,小贝,你儿子可以啊,年纪轻轻的,居然懂这么多。”
黄蜀勤没事干,跑来这边学习。当然了,也是老同学多年不见,份外想念。
和李庚、贝聿成一样,黄蜀勤毕业后分配到上影厂,也是从场记干起。
最近被安排到谢縉这边,担任副导演。
可谢縉筹备电影的速度缓慢,她这个副导演又不是排名靠前的,並不负责核心工作,因此很閒。
眼见著当年的同学都开始担任导演了,黄蜀勤岂能不羡慕。但是到了这边才发现,李庚、贝聿成固然將剧组安排的井井有条,李子成这个年轻人仿佛才是剧组的主心骨。
“这孩子从小就在厂里乱跑,什么地方都去,跟著长辈们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没成想学到了这么多东西。”
只在电影厂里乱跑,就能学成这样?
黄蜀勤严重怀疑。
要不让自己的儿子也去上影厂里多跑跑?
她儿子郑大圣未来也是导演,虽然名声不显,但是水平十分扎实,也参与了不少影视作品的製作。
“那这部电影,是你和老李当导演啊,还是你儿子当导演啊?”
看著人一家三口互相配合拍戏,黄蜀勤更加羡慕。
贝聿成心思剔透,一下子就明白了她的心思。
“你要是没事做,就在我们这边帮忙如何?”
“我?我能行吗?”
你说话的时候別笑的牙子都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