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复试(1/2)
第113章 复试
朗诵环节,李子成並没有放在心上。
不是不重要,而是重要的不在朗诵水平和作品上。
这是考导演系,又不是考表演系,所以展现的好坏不在观感上,而是在听感上。
只靠正確地通过朗诵將情感正確传达到位,证明了具有足够的艺术鑑赏能力,这一关也就合格了。
相反在千篇一律的朗诵中,他恶搞了张宗昌的《游泰山》反而会让老师印象深刻。
接下来的命题表演,说是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实际上因为朗诵的耽搁,变得十分充裕。
等开始考核时,都是一个多小时后了。
也就是说,初试完结,起码得三个多小时以上。
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看著一个个考生进去,待出来的时候或喜不自胜、或抓耳挠腮,
或形容灰败,当真有一种观尽人生百態之感。
终於轮到李子成了,他重新回到教室。
洪涛三人正襟危坐,一看到他就忍不住抽动嘴角。
没办法,后劲太大了。
“李子成同学,你这一次不会也表演喜剧吧?”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因为是看好的人,所以洪涛很乐於跟他交流。
李子成摇摇头。
“各位老师,我准备的表演不算很长,但需要一张桌子和椅子。”
这下三个老师更加好奇了,示意他自行到旁边取来。
等桌椅摆放好,李子成招呼了一声,就开始了一人分扮两角的表演。
他先是装作拿著什么东西从远处走到桌子前,让东西放在桌子上。
“老王,文件送来了,该报谁的名字,你来写吧。”
隨后李子成来到桌子后坐下,深深地埋著头,始终一言不发。但是两只搁在桌面上的手始终保持著颤抖,反向拧动著什么。
三个老师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拧开钢笔的动作。
可钢笔似乎拧开了,但又被那双手给盖上了。而抓著钢笔的双手,已经青筋直冒,仿佛耗尽了力气一般。
就在三位老师猜测李子成要表演什么的时候,李子成猛地抬头,一张脸上已经肌肉抽搐,热泪盈眶。
洪涛三人倒吸一口凉气,纷纷惊嘆这孩子的哭戏来的好快。偏偏还哭的这么隱忍,忍而不发,却尽显悲痛,实在是一种很高明的演法。
这抬起的头,角度对准的是刚才第一个角色站立的位置。
至於在远处观看的三位老师,始终没有进入李子成的视线。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事实上在考试的时候,这种情况是巨大的加分项。
因为很多考生都没有经验,情不自禁地会去关注老师的反应。换到片场,那就是追镜头了,会被导演骂死的。
三人的关注中,李子成的嘴角颤颤巍巍,终於说出了台词。
“我-我写一个名字容易,但这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难道·我们就这样就这样轻易地决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吗?”
台词说完,李子成迅速收敛表情,站起来朝著三位老师鞠躬,代表著他的表演结束了。
洪涛三人一时无言,陷入沉默。
这种沉默不是不满意,而是在回味。
李子成的考题是《一支钢笔》,显然表演要围绕钢笔展开。但李子成的表演当中,通篇没有给钢笔一个台词,唯有想要拧开钢笔写字的动作。
但最后的台词却成为了点晴之笔。
钢笔虽轻,但落笔之下,却是某个人淒凉的一生。
这个表演,如果放到二三十年后,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刚刚过去的年代,洪涛三人立刻领会到了其中的精髓。
那个时期,往往许多人就是这样被钢笔写上去,然后就成为了永远消失的名字。
反过来,李子成悲痛的演技,完全將这段表演的要素展现了出来。
约莫过了五分钟,洪涛才发出一声嘆息。
也不知道是在嘆息过往,还是在嘆息这样的表演结束太快。
“李子成同学,你的表演很好。这一次的考试结束了,请你回去等候通知吧。”
这把飞龙骑脸,稳了。
听话听音。
换成一般的学生,肯定会心怀志芯的回去。但李子成是老油条,从“等候通知”这四个字里就听出来,自己肯定是进复试了。
“辛苦各位老师了。”
他再次鞠躬,然后离开了教室。
走廊里还在等候的考生,此时目光都匯聚在他的身上,也不知道是希望看到他笑呢、
还是他哭呢?
大体上说希望他哭吧。
毕竟全国九万多考生,最终能被中戏录取的,仅仅只有二十多个人而已。
这个比例,远比正常的高考还要残酷,
李子成没有著急回家,而是去找了李彤。
很好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