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进京(2/2)
要不然的话,慢慢放开的话,到两千年也未必能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就更別提后来的电影改革。
中国电影也不可能迎来大片时代。
所以虽然普通大眾对於八十年代后期到千禧年初的中国电影批判大於讚许,认为中国电影差点玩完。
但是站在更高层面的角度去看,好与坏是存在转化可能的。
改革开放是摸著石头过河,电影行业的发展和改革,其实同样如此。
就像工业发展要经歷西方的环境污染等种种问题,等崛起后才能再去治理一样,中国电影的发展也得把各种问题都经歷一遍,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
不是你说怎么做,就得怎么做的。
你怎么就知道你指引的道路是正確的呢?
既然明白这种趋势,所以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李子成的选择也就可想而知了。
他的解释角度是当下绝对没有的,也让尹一清陷入了沉思。
但这种沉思的结果很不好。
因为尹一清赫然发现,自己果然老了,完全跟不上时代的脉搏。
罢了,罢了。
人不服老是不行了。
孩儿辈孝顺,弄了一个这么好的剧本,让他的职业生涯能以一个比较光荣的方式结束,他已经很满足了。
从那天起,尹一清就不再有各种各样的疑问,而是一心投入到了电影的筹备当中。
剧本上报到厂里,苏耘组织了相关方面的人进行评判。
大家一致认定,这是一部很具有意义的作品。
於是电影的立项也顺利通过。
在最重要的角色、四姑娘许秀云的选角上,尹一清一开始是按照李子成的建议,询问了龚雪。
结果得知龚雪那边已经接到了上影的邀请,准备收拾行装去上海拍摄《风声》了,尹一清就转头找上了姜黎黎。
在金东水的选角上,尹一清从长影挑选了一个容貌俊秀的新人。
可李子成看到人时,当场嚇得一大蹦。
“你你—你不是湾岛人吗?”
寇震海莫名其妙。
“我是绥化人啊。”
靠,都怪琼瑶。
不过得知长影里有这么一號人物,李子成也就留心了。
今后拍戏需要被妻子背叛的悲情男子角色,不愁找不到合適的演员了。
嗯,妻子的出轨对象,就找侯天莱。
绿帽男和鞭妇侠——·
绝配!
在这期间,李子成还参加了决定许多人命运的高考,但於他而言不值一提。
果然,8月21日这天,他接到了中戏的录取通知书。
“喷喷喷,435分,你还不如报清华了。”
看著录取通知书上的成绩,李庚难掩惋惜,
因为这个分数,是吉林的高考状元,百分百可以考入清北的。
李子成也很冤枉。
我也没发力啊,就隨便考考。而且我那数学成绩,当年全班倒数第三的存在。
有这么一科拖后腿,他还担心分数不够呢。
只能说,刚刚恢復的年代,確实考生们的水平不是很高。
就连省里都觉得惋惜,奈何录取通知书都到了,木已成舟,无可修改。
9月10日,还没有教师节,利出行。
长影热闹非凡,人员匯聚。
李家三口也齐齐收拾行囊,又要离开家一段日子了。
“成子,你那虎骨酒多带一些。”
见老爸、老妈神色严肃,李子成没有多问,乾脆装了六瓶带上,无论如何都够用了。
等李家三人来到厂里匯合时,队伍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人。
其中苏耘、庞学琴、张莘实等人是电影界的代表,刘积、雷振邦等人是音乐界的代表,郭振青、恩和森、梁音、宋小英、蒲克等人是表演界的代表。
李子成也是代表,但不知道自己在哪一类里,反正年龄最小,望之不似代表。
至於李庚和贝聿成,则是去参加《伐木人》审核的。
等到了火车站,匯聚的人数就更多了,浩浩荡荡的占据了整整两个车厢。
其中许多人都是多年老友,此时旅途中见面,热闹非凡。
李家三人窝在角落里,这个时候就显得很格格不入。
宋小英也是年轻人,凑在一旁,倒是和李子成聊的很好。
“对了,小英姐,尹大爷那边正在筹备新电影。等你回去后问问,里面有你適合的角色。”
看到了宋小英,李子成才突然想起,《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面有很多年轻女演员的角色。以她的形象,很符合三女儿许秋云。
宋小英刚刚拍完《苦难的心》,如果没有李子成横插一槓,她应该会去出演《刑场上的婚礼》。
但听说是李子成的作品,她就上了心思。
毕竟《伐木人》的好,如今在长影厂里都传遍了。凡是看过的人就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作为演员宋小英当然也希望演好电影。
“多谢弟弟想著我,等你回长春,我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