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中戏也来掺合(2/2)
如果是一般的项目,李子成带著也就带著了。但这是国家任务,上面的期许很高,容不得一丁点的马虎。
他怎么敢带著一群几乎不懂影视製作的人进入剧组?
那不是帮忙。
那是捣乱。
可儘管他说的有道理,中戏眾人还是不甘心。
毕竟不爭取的话,中戏导79可要被北电导78拉开很大的距离了。
哪怕中戏培养人才的方向是话剧,可影视方面也会兼顾的。
本来影视方面不如北电,大家也不会怎样。毕竟术业有专攻,北电在话剧方面也不是中戏的对手。
但现在不是有了李子成嘛。
这个还未入学的新生,已经在影视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哪怕《伐木人》还没有上映,但圈子里已经传疯了,都在称讚这部电影的了不起。
如果可以的话,中戏当然希望在影视方面也能超越北电,成为中国演艺领域的第一学府。
现在李子成把现实的困难摆出来,金山等人赶忙凑在一起商议。
过了半响,金山代表中戏,小心地提出了想法。
“你现在执行的是国家任务,事关重大,我们也不敢影响具体的工作。不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要想想办法,给你的同学们一点机会。”
显然中戏的领导们改变了想法,不再想著和北电一较长短,而是给学生们爭取一定的学习机会。
如果是这样的话—
李子成不禁沉思起来。
中戏导79的学生,就如同他一样,其实时机不算很好。
最起码这次的项目,他们是没办法捞到太多好处的。
可正如金山说的那样,如果一点机会都不给他们的话,李子成也有点不甘心。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中戏导79的这些同学们未来都是行业內的顶级大佬。
而这些人,也是將来他立足行业的人脉。
这一次的机会,只要稍微运作一下,就能成为他和同学们联繫友谊的纽带。
毕竟他不会在中戏一直到正常毕业,而是只有一年。
如果这一年的时间正常在学校上课,也没有什么关係。但他现在被安排了国家任务,
几乎没有在学校上课的时间了。
也就是说,不出意外,他和导79的同学们基本没有什么建立关係的时间。
他在中戏的生涯,弄不好就是查无此人。
但如果將导79的同学们也拉到剧组中来,那么就有了较长的相处时间,关係网也就建立起来了。
他思绪万千,金山等人却等的有点心焦。
不会条件放的这么低都不行吧?
就在他们要失望的时候,李子成终於开口了。
“各位老师爱护同学们的心情,我也是感同身受。能成为中戏的学生,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既然各位老师如此良苦用心,无论如何我都得想个办法。这样如何?既然同学们没有多少基础和经验,那上半学期先让他们在学校里补充缺失的部分,然后等到下半学期再让他们进组,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说完,李子成就静等金山等人的回覆。
这算是最折中的办法了。
至於能不能行,那就要看中戏方面了。
“把一个学期的课程压缩到半个学期—”
曹琪敬自言自语了一句,猛地一拍大腿。
“我看行。”
白式本也道:“本来的期末作品排练可以取消,反正他们要参加实践了,不如就將剧组的表现当做考核好了。”
按照原本的课程安排,导演系的学生要在每个学期的期末,集体排演一场作品。
基本上大一的期末作品,多是以话剧为主。
但这个规定不是死的。
既然有更好的东西可以学,更改课程就被纳入了考虑当中。
当然了,能够决定课程更改的,是学校领导,不是他们这些负责教课的老师。
金山琢磨了一番,也觉得这个办法挺好。
他们这些人不单单只是学校里的老师,本身也参与了大量作品的创作和演出,深知实践和理论完全是两回事。
理论上的东西,如果不能通过实践转化,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永远都是空洞的文字,很难被消化为自身的知识。
虽然课程压缩到半个学期,会变得十分紧张。
但戏剧院校,其实教学內容素来都很灵活,並不像普通的院校那样照本宣科,调整起来也很容易。
现在李子成看在他们的面子上给开了口子,如果还不抓住的话,那就太遗憾了。
“回去之后我就召集学校领导,开会研究。”
金山也是果决之人,迅速打定了主意。
这件事,他一定要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