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渊源(2/2)
“不是有机会,而是一定能见到,因为他们两个经常会到学校去讲课。”
很长一段时间,在新四大名著的洗脑下,许多国人都以为美国人不讲人情、不讲关係,一切都凭本事。
但后来祛魅之后才发现,全世界都是人情社会。
说不讲关係,是因为你融不进人家的关係圈子罢了。
李子成为什么要去南加州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留学,就是因为这里和北电、中戏一样,始终在源源不断地为好莱坞输送人才。
这些人构成了好莱坞运作的基石。
只要他成为了这所学校的一员,並且展现了足够的能力,那么就可以在好莱坞编织出一张关係大网。
到时候能够调用的资源,是盲目闯美的那些人根本无法比较的。
毕竟其他人在中国再火,到了美国后也是两眼一抹黑,只能刷盘子度日,苦苦追寻那微乎其微的机会。
还不敢和国內的人说,不管受了多少委屈、多少心酸都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
《高山下的环》胶片数量非常多,全部冲洗出来需要很长时间。
趁著还有空閒,李家三口买了些礼物,来到了司徒惠敏的住所拜访。
“你们和兆激是同学,当年也是见过的,来到了这里就不要客气,当自己家一样。”
司徒惠敏的妻子邓雪邛对於李家三口的到来十分开心。
这位老太太,依旧保持著朴素的作风。而且在司徒惠敏长久的革命生涯当中,许多时候都是靠著她勤劳的双手才维持了一家人的开销。
除了邓雪邛,司徒兆激的妻子李莲郁更是拉著贝聿成的手,敘旧的话都没停过。
当初司徒兆激在北电上学时,就已经结婚了,所以李莲郁和贝聿成等人都是相熟的。
“让他们女人家聊著,咱们到书房说说话。”
家里难得这么热闹,司徒惠敏的脸上也满是喜色,招呼李庚和李子成进了书房。
几人按次坐下,司徒兆激为大家湖茶,
司徒惠敏也不客套,直接说起了李子成去美国留学的事情。
“外面都把美国说成天堂了,实则那里並没有那么好。尤其是华人,在美国更是艰难。你过去之后,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隨著开放的到来,国人开始渐渐地接触到了外面的事物。
而巨大的差距,让许多人难免心生自卑,进而对外面极致吹捧。
外国的月亮更圆,在这个时代不要太过於盛行。
司徒惠敏也怕李子成去了之后心態崩了,因此为他打了预防针。
他却不知道,对美国的样子,其实李子成比任何人都熟悉。不光是现在的美国,未来的美国都是如此。
“呵呵,別人家的好的是別人家的。我这次去,只学人家的好,学完了就回来,把咱们自己的家也建设的那么好。”
听到他的说法,几人大笑。
“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
司徒惠敏欣慰之余,在纸条上写了一个电话號码。
“你上学的地方在洛杉磯,虽然距离旧金山比较远,但如果遇到了什么事,打这个电话都能帮到你。”
在李子成探究中,司徒惠敏说了其中的渊源。
“这个电话是三德公之子、敬维兄的,他久居美国,在西海岸颇有人脉,如遇麻烦,有他出面,可保万全。”
在李庚迷惑中,李子成已经明白了。
司徒惠敏给的这个联繫方式,是北美洪门的。
他父亲美堂公和三德公携手创党,情谊非常。
有他的关係在,李子成到了美国西海岸,別的不好说,最起码不用担心被华人势力针对了。
毕竟大家都知道,出门在外,老乡见老乡,背后挨一枪。
司徒家和黄家的面子,谁敢不给?
最起码能让李子成在美国的华人社会里得到巨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