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漕弊论(1/2)
杜延霖与徐鹏举毕竟身份悬殊,接触的机会著实不多。
此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於是杜延霖上前几步,站在徐鹏举略后半步的位置,顺著他的手指望去。
但见那漕船甲板宽阔,一眾力夫喊著浑厚號子,將沉甸甸的粮袋从舱中背出,层层垒在码头堆起的粮垛上。
微寒江风里,他们身上蒸腾起汗水的白汽,清晰可见。
“国公爷明鑑,”杜延霖的声音清朗,带著恰到好处的附和:
“大运河,实乃我朝命脉中枢。漕粮转输,仰赖於斯;商贾货殖,繁盛於斯。其畅通与否,確係天下安危。”
杜延霖说著,偷眼观察徐鹏举。
见这位国公爷果然闻声侧身,他立刻肃容,对著徐鹏举又是一揖,旋即微微仰首,目光灼灼地迎上对方视线,脸上满是发自肺腑的敬仰:
“运河之重,关乎国本。下官在扬州查阅案卷之余,也曾翻阅一些地方志与军报旧档,每每读到国朝初年,为保这漕运命脉畅通无阻,太祖高皇帝及成祖文皇帝曾多次敕令勛贵重臣,亲自领兵,沿河设卡巡防,清剿水匪湖寇,震慑四方宵小。”
“想魏国公府,世代簪缨,与国同休,功勋彪炳史册。想必国公爷府上,定有先祖曾参与过这等为国守脉、靖平水道的壮举?下官每每思之,感佩不已。”
徐鹏举一听这话,脸上的笑容瞬间放大,红光满面。
“哈哈!”他声若洪钟,笑声里溢满勛贵子弟谈及家族荣光时特有的坦然与自得,“杜秉宪用心了!”
他大手一挥,显然对这马屁极为受用:
“说起先祖护漕之事,那可是我徐家儿郎代代相传的荣耀!不错!太祖爷时,我徐氏先祖便曾多次奉旨,统率京营精锐,巡视运河两岸!”
“成祖爷靖难功成后,尤重漕运,我先祖武寧王(徐达諡號中山武寧王)虽已故去,但其麾下旧部,亦是多次受命清剿沿河悍匪,確保这『南粮北运』之路畅通无阻!此乃我徐家分內之责,世代不敢或忘!”
“徐家世代坐镇江南,震慑宵小,实乃国之柱石啊。”杜延霖也顺势给徐鹏举戴高帽,然后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一丝凝重的忧思,声音也压低了些,仿佛在与徐鹏举商討机密:
“然则,下官近月查阅案牘,兼有风闻。这看似安稳如砥的运河命脉之下,可是暗流汹涌。”
杜延霖前戏做足了,儘管此时图穷匕见,徐鹏举还是露出感兴趣的神色,那双养尊处优、略显浑浊的眼睛看向杜延霖:
“哦?何处暗流?杜秉宪但说无妨!老夫在这金陵地界,说话多少还是有些分量的。”
他挺直腰板,言语间既透著上位者的篤定,也含了庇护后辈的豪气。
旁边状若閒聊的张鏊、周正、郑晓等人,亦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他们对杜延霖这个敢言直諫、身陷詔狱而后竟然能在嘉靖、严嵩手下全身而退的后生本就存了几分好奇,只是碍於身份悬殊,平素故作矜持。
此刻见他与徐鹏举论及漕运,皆凝神屏息,侧耳倾听,不知其是何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