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压倒性胜利【求月票】(2/2)
年轻首领主张:“离开更好,难道要听凭那些杀死我们兄弟的墨西哥人摆布?”但年长首领们並不认同:“不该这么感情用事,离开后首先得担心靠什么生存。听说北方平原也有牛群,但那里也有竞爭,若想劫掠,还得和美国打仗。”
“没错,我也知道墨西哥人不好,但事实上是我们先发起的劫掠。更重要的是,墨西哥是否有留我们性命的打算。”
这话没错。与被夺走故土、沦为奴隶的苏马西部族不同,科曼奇部族从未遭受过此类伤害。相反,科曼奇部族所在的科曼奇利亚区域不断扩大,劫掠的强度和频率也持续增加,他们清楚自己更像加害者,只是觉得强大就理应如此。年轻首领对这番话感到困惑:“……一败涂地后就完全屈服了吗?说到底,他们不过是覬覦我们土地的侵略者。与其向墨西哥帝国投降后务农为生,不如战死。”
见气氛即將激化,普希维克和苏出面调停:“与其在这里爭执,不如听听部族成员的意见。”墨西哥帝国是否会接纳尚未可知,但在此地继续战斗也无法改变现实,普希维克和苏主张收集部族成员的意见,其他首领也明白在此爭斗毫无意义,便顺从了他的命令。
除东部的伊罗奎联盟和西南部的普韦布洛部族等例外,北美原住民大多处於阶级固化不严重的相对平等社会,科曼奇部族也不例外。首领们询问部族成员的意见。
“两个选择都不喜欢,但非要选的话得去北方,我弟弟就是被墨西哥帝国的人杀死的!”起初,这样的意见占压倒性多数,毕竟战爭刚结束,失去亲友的愤怒与悲伤笼罩著科曼奇部族。但隨著时间推移,气氛开始转变。
“可就算逃到北方又有什么用?美国也是和墨西哥一样的大国吧?”“我也听说过。”离开墨西哥帝国宣称的领土並非终点,食物不会凭空出现,为获取食物终究要再次进行劫掠与狩猎,而这必然需要战斗。此时的美国对劫掠的警惕性和应对能力虽不及墨西哥帝国,但科曼奇部族对此並不知晓。
科曼奇部族开始对墨西哥帝国这一曾经被他们轻视的庞大国家的实力產生恐惧,同时误以为美国也同样难以对付。
“但就算向墨西哥帝国投降,他们也不会轻易放过我们吧?”
“確实如此。”
科曼奇部族围绕这两个沉重的选择展开了激烈爭论,这场爭论一直持续到墨西哥帝国派来劝降的使节抵达。
“……所以,现在立即归顺投降,至少能保住性命,就这么定了。”
“没错,这是仁慈的皇太子殿下的决定,立刻投降吧。”
科曼奇部族中有人懂西班牙语——毕竟他们长期以西班牙为劫掠和贸易对象,甚至有与被绑架的西班牙人结合所生的后代,有些人还取了西班牙式的名字,比如“圣塔安娜”,部族里都叫他“桑塔纳”。
桑塔纳开口问道:“我们凭什么相信你们的话?”
“无需多言,要么投降,要么死,只有这两个选择。”
“……如果我们向北迁徙呢?你们也要阻拦吗?”
“你们的战士是在我国领土上犯罪的罪犯,我们当然有权阻拦。况且向北逃到另一个国家又能如何?归顺是对你们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墨西哥帝国根本无法阻拦科曼奇部族北迁——平原地形无险可守,如何阻止上万骑马战士的转移?双方都清楚这一点,但使节仍按皇太子的命令极力劝降:“给你们一周时间考虑,想清楚什么才是对部族最好的选择。”说完便离开了。
科曼奇部族已无法继续与墨西哥帝国对抗:对方掐断了他们的粮食来源,若开战无异於自杀。最终只能在投降与迁徙之间抉择。
战爭首领普希维克和苏倾向於投降——他认为只要自己承担后果,族人就能安稳生活。
墨西哥帝国对待其他原住民部族的案例让他觉得对方的承诺可信,但部族里意见分歧严重:有人忘记自己曾肆意劫掠的过往,坚持认为墨西哥是侵略者;有人觉得务农为生无法忍受;有人怀疑对方的承诺;也有人单纯不愿沦为劳役。
更多人明知北方有美国这个大国,仍因各种原因选择离开。
普希维克和苏主张放下尊严投降,却无法劝阻迁徙的人。“……大概有一半人要走吧?”
“別留下,跟我们一起走!”
“不了,我决定留在这里。”
“唉,事已至此。”
普希维克和苏虽不愿看到部族分裂,但科曼奇本就是由多个部落组成的鬆散联盟,战爭首领只是临时职位,並无强制力。最终约半数部落选择北迁,6500名倖存战士中,一半人跟隨各自部落踏上了前往北方国境的路。
普希维克和苏心情复杂,但无暇感慨,他向墨西哥帝国递交了投降意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