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红毛鬼佬(1/2)
第93章 红毛鬼佬
关赫晓又担心她要是被倭人惹到,隨手杀人,便让她跟自己搭乘了同一辆人力车。
反正小七的体型也不算大,体重也轻。
“老爷夫人坐稳咯!”
隨著一眾四位人力车夫一声满是精力元气的呼喝,四辆车稳稳噹噹的启程,前后排列,速度亦是保持一致。
给关赫晓两人拉车的是个二三十岁的青年。
皮肤晒得黑,身形也算不上壮硕,力气倒不小,拉起车来还能游刃有余的与两人说说笑笑,
介绍横滨当地的情况。
车夫名叫村二郎,隶属於福田拉车行。
放在前世,也是个签正式合同的计程车司机了,比自行接客的网约车高一等级。
也难怪他们四人有著统一的呼號,显然是专门培训过。
四辆车的装饰也是严谨的统一,红黑的配色,带著遮阳的顶棚。比较路边那些自己拉客的土黄人力车,给人一种奢华的感觉。
关赫晓想要了解一下横滨的情况,多问了一些问题,这位车夫亦是全程保持笑意知无不言,积极的回答,並给他补充。
比如横滨的街道,十分出乎关赫晓的预料,
西洋化的比例,较江户银座,新宿,都要更胜一筹。
咖啡馆,西餐厅就不说了,甚至出现不少欧洲风格的酒馆。
金髮碧眼的洋人面孔更是屡见不鲜,大致看下来,几乎占据了行人中的一半。
“关赫,这些金色毛髮的大块头是什么人啊?看著好奇怪噢。”
小七好奇打量著,旋即皱了皱鼻子,“闻起来好臭,他们的肤色和毛髮的顏色跟你们都不一样,那身上流的血是红色的吗?”
“他们是白人,欧洲大陆的人种,血应该是红的。”
关赫晓回答道,並且又注意到,
这些洋人与本地人的区別,不仅在於衣著样貌、身形高壮,精神面貌亦是完全不同。
都是身上手上没拿什么东西,散步一样走著,抬头挺胸,目视无忌,碰见本地人挡道,都是径直向前,脚步不停。
本地人则大都是灰头土脸,背著大包小包,干著苦力的劳工。
光顾著干活,挡了洋大人的路,自是连连躬身道歉,让到一旁,满载的推车被对方故意撞到,
货物倾洒一地,也还在惶恐道著歉。
不光地位地下的苦力,
哪怕是一些西装笔挺的日本商人,在用脚的洋文与洋人打交道时,也是一副諂媚的神情。
比之火车上,坂本五郎对待关赫晓的諂媚却是不同。
那不是有求於对方而做出的諂媚,而是单纯的將洋大人视为高自己一等的存在。
纯正的,不带半点其他意味的崇洋媚外。
关赫晓在来之前,有了解到一些,对横滨的光景有所想像。
感觉会如前世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那般。
事实上也的確如此,只是他没想到,竟能如此相像。
同一条街道上,分隔出两个世界的人。
一边是落后灰白色,一边是绚烂的金彩。
看著这副景况,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地人会尝试袭杀外国人了。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总有忍受不了此等屈辱的人。
念及至此,
关赫晓不由问了一句,“横滨当地势力是个什么分布?”
本来也没指望一个车夫能知道多少,隨口问的。
令他没想到的是,车夫村二郎还真就知道得不少,脸上堆著友善的笑,一边卖力拉著车,时不时擦把额头上的汗,一边对著路过的各个街町比比划划。
或是接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他的知识储备还挺丰富,不仅简练描述了一番横滨的势力划分,甚至给他科普起了横滨变成这样的原因。
自幕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横滨正式对外开港以来。
美国、英国、法国、荷兰、俄国等国便纷纷在此设立了领事馆或公使馆。
派遣领事人员来管理与保护本国在横滨的侨民,以及他们在此展开的商业活动。
日本对外的进出口贸易,绝大部分也都在此进行。
横滨的外国人口乃是全日本之最。
除此之外,
列强们还以保护日本为由,在横滨停放军舰,修建海外军事基地,大规模驻军。
驻军数量最多的当属欧洲老牌列强,特指英、法两国。
驻军规模,也便反应出各列强在横滨的势力大小。
事实上,
作为当今世界上头號工业强国,首號殖民帝国,
拥有最多军舰,最多枪炮的英国商人把控了横滨,或者说,把控了全日本大部分的进出口贸易英国人在横滨开设的商行,银行分行,工厂公司,比日本人都要多。
日本人想要对外进行贸易结算,要么使用白银黄金,要么就只能使用英镑。
大不列顛帝国,在这个时代乃是事实上的日不落帝国。
足跡横跨四大洋五大洲,殖民地遍布全世界,收割全世界的財富,他们的货幣英镑,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幣,使用的直接是金本位。
虽然新政府对此从未承认过,但据日本现下的情况来看,就是实打实的半封建半殖民国家。
根据新政府与列强签署的所谓通商条约,规定外国人享有治外法权。
横滨的外国人租界,驻军基地,都是真正的国中之国。
外国领事在横滨设立法庭,依据本国法律裁决案件,新政府无权管辖。
这便意味著,当地的外国人可以肆意欺压日本民眾。
看著不爽,看著顺眼,前者能杀,后者能抢。
只要受害平民的身份不算特殊,受害规模不算太大,
横滨警视厅甚至会帮著犯罪的洋人掩盖证据,避免引发太大的舆论危机。
这种明摆著的特权,也是洋人愿意背井离乡,来到横滨的重要原因。
身在本国或许是社会渣溶、唯唯诺诺,可冒著一定风险前往具有神秘东方韵味的日本,瞬间便能化身上等人,而且机遇遍地。
越是在本国的底层人,越是愿意外出殖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