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条路(2/2)
眼看眾仙目光坚定,陆源重重点头,“既如此,诸位了却手中要事,待我归来,今晚不醉不归。”
四下欢呼声不绝於耳,陆源逕自走向兽栏。
兽栏之中,一头獬豸正百无聊赖的翻著蹄子,见陆源前来,立马亲昵上前,眼神中流露出一股人性化的委屈之色。
“倒是苦了你了。”
獬豸长相类似麒麟,足有一头牛大小,头生独角。
这獬豸最为神异的,便是它有明辨是非之能,发现奸邪,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是以凡间县衙,都会在门前立起獬豸雕像,以彰正大光明之理。
这明辨是非的能力,与他水界纠察的身份相衬。
这獬豸在天上待了数十日,终於是盼来了陆源的光顾。
“等些时日,我带你下界开荤。”
安置好獬豸,陆源正了正朝服,折身覲见大禹。
经过通传,陆源將身入內,依旧是那股琴声,只是演唱之人唱腔中多了些许忧思。
“行婞直而不豫兮,鯀功用而不就;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见陆源上前,大禹停下了歌声。
嘆了口气,这才道:“全身而回便好。”
陆源將镇水剑和赶山鞭拿出,“多谢禹皇相助。”
大禹跨著禹步,將赶山鞭收了起来,“这柄剑你留著吧。”
他坐在地上,“你也不必心有怨言。”
看陆源想要开口,他压了压手掌,推心置腹道:“天庭盘根错节,正如这四方水系,或清或浊。
我当时执掌九州,也有肃清水源之愿,只是天不假年,纵有皋陶相助,却也无济於事,我知你赤子之心,只是此事需要徐徐图之。”
大禹说著,將案上奏表放到陆源手中,其上记载水界几千载的纪录。
他说的是水系,可陆源听得明白,这就是他就是將这水源清浊比作天庭眾仙。
天庭仙人,何止万千,其中不免有些蛀虫当道。
陆源自下界磨练,化身为蛇受赤城山下百姓供养,被山民奉为仙家。他深知一个道理,妖不是由出身辨別,而是从行为判断。
若是德不配位,哪怕得受天籙,也不过衣冠禽兽,蠹居棋处互相勾连。
陆源通读歷史,这尾大不掉的事跡,在诸多朝代轮迴中早已屡见不鲜。
他虽然身负纠察之职,可职权鲜少,无法行雷霆手段,正如大禹所言,需要徐徐图之。
看陆源眼眸中厉色渐隱,大禹还以为陆源碰了壁,知道韜光养晦的道理,不由得安心许多。
这三官府说是纪检部门,可从三位领袖就能看出,这不过是一处养老院罢了。
仙人虽然寿与天齐,但天地水三官都是人间至圣,由盛年至老年,总会“看开”一些事。
陆源看不开。
接过大禹递来的奏表。
他只看到济水断流,淮河走蛟,四海漫山,黄河决溢一千五百九十三次,长江水灾无计,魑魅魍魎为鬼为蜮。
在这方世界,天灾频发,必是神仙失职。
若要肃清源头,只有一条路!
遥望向御马监处,陆源眸光低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