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看不见的女孩(2/2)
而相似的案件,针对50-60岁年龄区间的案子,总共有十起。
这其中,几例已经出了结果的通报,宣称“自然死亡”。
另外几例,还没有任何消息。
通报的评论下,有个別北河市民追问办案进展,质疑办案效率。
但更多的,则是称讚北河督察办案效率的水军。
热度被刻意压下去了。
“你怀疑跟著进门的那个【抠图人】,就是凶手?”
趁著宋春眠思考的间隙,女孩又偷偷靠在他的肩旁。
她刻意凑得很近,宋春眠甚至能嗅到她发梢处,若有似无的薰衣草香。
那是他家里洗髮水的香气。
於是又远离了女孩两步:
“按照常理来说,这个年代已经很少会出现重复犯罪了。
不管是司法体制的完善,还是科技的叠代,甚至是国民素质的提高……自21世纪之后,犯罪率逐年降低,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
而且从经验上来讲,重复犯罪的间隔时间,一般不会太短。因为间隔的时间越短,露出破绽的可能性就越大。
可事实是,凶手半年內接连犯下凶案,而督察局没有一丁点的进展,还在任凶手逍遥法外……”
女孩明白了:“那个【抠图人】说不定就是靠著这种办法,躲避监控的!”
宋春眠点点头。
但其实真正让他確定这个思路的,还是那条【未来新闻】。
里面明確通报了受害者,与督察局选择併案调查的行动。
带著结果反推逻辑,很容易就能锁定关键。
“但案件详情没有公开,就很难了解到更多內容了。”宋春眠嘆了口气。
“你不是督察所的吗?要不问问同事,看看有没有什么內幕消息?”女孩问。
这是个办法。
但宋春眠才上岗不到半个月,压根不认识什么人。
唯一称得上熟悉的,是这半个月来一直带著自己巡逻的老督察。
而那个人……算不上靠谱。
“算了,先试试吧。”
宋春眠翻找到號码簿中,周为民的號码,直接拨通了过去。
“嘟——嘟——嘟——”
“对不起,您拨打的號码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
想起印象里周为民平时巡逻时候,摸鱼打諢的模样,根本没有一点作为正经督察的样子。
宋春眠认为,这老油条绝壁是那种下了班之后,就再也找不到人的类型:
“他应该是设置成免打扰了。”
对督察来说,这很不负责。
但对周为民来说刚刚好。
宋春眠责任感也不强,没法指责什么。
女孩有些慌张:“那我们不是彻底没线索了?”
宋春眠问:“你確定没看错,那人是跟著邱姐进门的?”
女孩连忙举起右手比四,信誓旦旦:
“挨得可近了!人家才把门打开,他就从缝里钻进去了。我想提醒她来著,但是根本听不到我说话。”
宋春眠还是觉得有点扯淡。
“我要是骗你,就、就——就一个月不偷看你手机!”
“你本来就不该偷看我手机。”宋春眠瞥了她一眼。
“那不是因为我没別人的能看吗……”
“能不能有点边界感?”
“我天天睡沙发誒,已经很有边界感了。”
宋春眠眼角一抽:“你到底什么时候跟在我身边的?”
“这个之后再细说嘛。別我们两个人还在这里说话,隔壁都已经下手了。”女孩还是转移话题。
宋春眠没那么悲观:
“假设那个人真要行凶,反正没人看见他,一路上有大把的机会,早就动手了。”
“说不定就是到了家再动手?”
“你在门外呆多久了?”
“一个多小时?你回家太慢了……”
“堵车。邱姐呢?”
“也有一个小时了吧。”
“一个小时的时间,足够行凶了。但她刚才还能好好的给我开门。”
“那他想什么时候作案?”
“我明天上龙虎山拜师学个艺,爭取给你掐指算出来。”
“那怎么办,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看著命案,出现在我们眼前吧……得赶紧提醒她。”
宋春眠直接pass掉了这个方案:
“她连人都看不到,你指望她相信屋里藏著个凶犯?她不觉得我是凶犯就不错了。”
“直接报案呢?”
“怎么报?督察先生,我遇到了一个你们都看不见的女孩,她告诉我有个同样看不见的人,跟著我邻居进了家门,我怀疑就是那个人在重复犯罪?”
宋春眠摇了摇头。
哪怕他作为协理员,也不可能说服同僚相信这种不科学的事情。
自己用一些bug倒是有机会,但是风险太大。
他不想跟那群“不存在的回答”一样消失:
“我才二十四,没活够呢,精神病院还不是我的归宿。”
女孩有点愁眉苦脸。
宋春眠却像是想通一样,长舒一口气。
他也从冰箱里拿了瓶冰水灌进喉咙里,润了润嗓子,坐上沙发:
“或许有一个最原始的办法。”
女孩跟著坐到他的身边,有些急切的盯著他。
桃似的明眸,好像能把人拉进旖旎里:“什么办法?”
宋春眠刻意保持一定距离,指了指门外:
“我看你偷感挺重的。趴在墙根偷听,说不定能有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