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挽具革新,运粮不愁(1/2)
赵云回到座位。殿內气氛再次热烈起来。侍中董允、尚书令陈震、长史蒋琬、参军费禕等重臣纷纷举杯,向赵云祝贺:
“恭贺永昌亭侯凯旋!恭贺陛下!恭贺丞相!”
“子龙將军功勋卓著,实至名归!”
“天佑大汉,国运昌隆!”
祝贺之声不绝於耳。赵云一一回礼,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他看著上首的刘禪和诸葛亮,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大汉,真的不一样了。宴会在一片欢庆的气氛中继续进行。
皇宫庆功宴席上,气氛热烈。赵云喝了几杯酒,回想起南中平叛时的情景,对刘禪和诸葛亮说:
“陛下,丞相,此次南征,有一事令云印象深刻。那些归顺的蛮部首领,为催促族人儘快搬迁,手段极其酷烈。他们给牛套上沉重的挽具,驱赶牛车日夜兼程。
那挽具设计粗陋,硬生生勒进牛颈血肉之中。云亲眼所见,数头强健的耕牛,竟被活活累死、勒毙在途中!蛮人对自己的牲畜尚且如此狠绝,对待族人可想而知。若非陛下与丞相决断,推行『改土归流』,以威制之,若仍怀柔待之,恐日后必遭其反噬!”
诸葛亮闻言,神色平静,点头道:
“子龙將军所见极是。南蛮畏威而不怀德,此乃其性。若非陛下明察,早有提醒,此前朝廷对南中的怀柔之策,確显过於宽纵,隱患不小。此次雷霆手段,方是长治久安之基。”
刘禪在一旁听著,眼神却有些飘忽,手指无意识地敲著桌案。赵云提到“勒毙耕牛的挽具”,让他猛地想起了什么。他忽然一拍大腿:
“哎呀!差点忘了!”
他立刻转头对侍立一旁的小黄门吩咐:
“速去朕的书房,靠东墙第三格书架最下层,有一个用油布包著的物件,上面压著镇纸。立刻取来!快!”
小黄门领命,匆匆而去。殿內眾人,包括诸葛亮和赵云,都有些疑惑地看著刘禪。刘禪解释道:
“方才赵老將军说起挽具伤牛,朕才想起,前些时日,朕....也製作翻新了一样新式挽具的图样和一小件样品。本想推广,奈何赶上春播,稻种之事紧要,便暂且搁置了。正好今日提及,取来给丞相和赵老將军看看。”
不多时,小黄门气喘吁吁地捧著一个油布包回来。刘禪接过,在案几上小心打开。
只见里面是一套结构明显不同的皮质挽具,宽宽的胸带,y形的背带连接著牵引绳,还有几张画著详细结构的纸。
诸葛亮和赵云凑近一些仔细看去,诸葛亮拿起图纸,眼中露出思索。赵云则直接拿起那件样品挽具,掂量著,又比划著名往自己身上套了套,感受受力点。
“此物…似乎著力之处不在脖颈?”赵云问道。
“正是!”刘禪点头,“此物叫『胸带式挽具』,受力点在牛马宽阔的胸膛,而非脆弱的脖颈。如此,牲畜出力更顺畅,也不易受伤。”
诸葛亮仔细看著图纸上的连接方式,沉吟道:
“仅看图纸样品,尚难定论。陛下,此物功效,还需亲眼验证。”
刘禪立刻说道,
“好!明日!明日一早,朕与丞相、赵老將军同去城外试验场,一试便知!”
次日清晨,成都郊外一处空旷场地。刘禪、诸葛亮、赵云、郭攸之等人都在场。场地中,一名农人牵来两头体格相近的健牛。旁边准备好了两辆装载著沉重石块的板车。
刘禪命人:
“先用我们平常用的挽具,给这头牛套上,拉那车石头,走几圈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