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下山(1/2)
开谢,年復一年,世事有常,却道无常。
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罗浮有其名,山峦叠嶂、云烟茫茫。
其中某座山头,有观名曰:伏羲。
观內唯有一少年常居。
少年晨起打坐静心、炼精化气;午时在跑、在跳、在漂亮的倒掛金鉤;傍晚盘坐高崖,俯瞰云起云落。
岁月如落流水,春去也春来。
转瞬之间十二年悄然而逝,当初的少年也成了风华正茂的青年。
张道诚於伏羲神图之下,盘坐蒲团之上,周身散发出微微银光,与从殿外照射进来的阳光对映,落在地上化作金色影子。
他並非这个世界的原住民。
十二年前,出门撞大运的他被迫来到这里,不仅身体被改重塑成少年模样,还继承此地道观与脑海中的一部炼炁法门《太乙神华藏经》…
太易无极,神之始而无气;
太初无形,气之始而化炁;
太始无质,形之始而藏睛;
太素形兆,质之始而未分;
太极阴阳,物之始而化生。
《太乙神华藏经》,从无至有、自成周始、身化六合。练天地之灵精而化炁,入经脉、游百窍,归於道(精)神(气)御(神)。
得此法,张道诚早已无需进食,至辟穀之境。也是他独一人常年生活在观中最大的依仗。
至於未辟穀之前,多亏大自然的馈赠。
自从知道这个世界能修仙后,十二年来,日復一日,未曾懈怠。
从一个看*都拉进度条的人到如今能隨时隨地静心养神,他都佩服自己!
修仙这事,是真能上癮啊。
於数年前,他的灵识已然可以出窍,曰:神游太虚。
故此,在这世界的角落,无人知晓多了一道来自『世界之外』的视线。
下山的见闻中,张道诚也得知了这个世界的基本框架。
崛起之势不可挡的天下会、正一魁首龙虎山、千年大派全性、上天入地那都通…
这才得知,居然是来到了《一人之下》的世界。
据他前世所猜测,这方世界貌似已经无法飞升,如:老天师张之维,凭那位的天赋,若非身存限制,理应能得道飞升,但却因『天师度』的限制而没有得道飞升。
『天师度』仅是限制了当代的『天师』吗?
以张道诚看来未必尽然,
『天师度』具体是什么他不知道,但一定与当年让那八人能悟得『奇技』的东西有关。
而那东西,又绝非龙虎山专属。且,虽然《一人之下》没有明確表示,但张道诚猜测,诸如武当、少林这类有过疑似祖师飞升的门派,其掌门人应该也有类似『天师度』般的限制。
如武当的掌门人周蒙曾言他没有天师的魄力,这代表著他对其中因缘有著基本的了解。
张道诚无法得知其中奥秘,故而只能一直潜修,直至触摸那片天际。
若是刚来那几年,他还挺有兴致去改变所谓的『剧情』,但如今,他只想羽化飞升,见一见天上该是何种风貌。身外事、身外人皆是虚妄。
“……”
张道诚睁开双眸,直视著前方,眼神涣散,显然在沉思。
良久后,他缓缓吐出一口清气,无言。
现如今,他的性命修为已至瓶颈,无关资质、无关术法,是因为他的『世界』太小了。
一个人能攀登到何等的高度,取决於他眼中能装下多大的世界。
前世,白活二十几载,碌碌无为,没有喜爱的姑娘、没有沿途的风景、亦没有付出一切的衝动,好似它的存在仅是书上的一笔,无所获。
来到这方世界之后,又选择自困於伏羲观內。
虽能神游太虚,见到世界的酸甜苦辣咸,可是…见闻啊,『世界之外』的视线,如掌中书、脑中念,不可亲身而触之。
张道诚自语:“还是得下山『入世』一趟。不知我这修为,可称得上优秀?”
自修道起,他便没与人论道过,但他自信以如今的修为在异人的圈子中,应是鲜有敌手。
知行合一,做了决定后张道诚便不再拖拉,当即开始准备下山的事宜。
次日。
张道诚跪在蒲团上叩拜祖师:“弟子愚笨,今修为停滯不前,为此下山解惑,特告知祖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