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提出精密技术降维+分级生產模式!(1/2)
隨著掌声的结束。
学术討论大会,才算是正式开始。
顾领导和徐领导继续勉励眾人一番后。
便起身离开。
领导们走了,会场內的专家和教授们,也很快聚在一起聊了起来。
不过大部分人的注意力。
依旧放在江阳的身上。
毕竟江阳现在代表的,是华国精密工具机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者。
要討论如何发展。
肯定要问过江阳的意见。
……
台下。
牛仙洲、雷天决和王守荣等人,看到江阳下来。
很快將他围住。
牛仙洲道:
“江教授,您认为我们的精密工具机研究,下一步该集中攻克哪项技术呢?”
他的话说完。
周围正在討论的专家和教授们。
明显安静了许多。
远处的巴普洛夫等人,也赶忙往这边凑了凑,想听听江阳的想法。
这时,一旁的雷天决道:
“那还用说。”
“当然是研製精密车床,建立母机体系。”
“然后用工具机製造工具机,逐步叠代,升级更高精度的工具机。”
听到这话。
大部分的专家和教授都不由得点了点头。
工具机自复製。
是老大哥以前曾经使用过的模式。
它能够降低对外依赖、控制成本和积累技术,十分適合工业化初期的国家。
江阳道:
“雷所长,您说得没错,工具机製造工具机,確实是个好方法。”
闻言,除了老大哥的专家教授比较高兴外。
其他人都有些失望。
毕竟如果能够研製出更高精度的工具机。
谁也不愿意使用自复製的方法。
牛仙洲想了想,道:
“但是这样的话,叠代的速度会很慢。”
“良品率也不会太高。”
“而且无法跨越技术代差,很难实现高端突破,不算是最好的选择。“
他说完后。
不少专家和教授微微頷首。
但也有人不是特別赞同。
先前和江阳在门口见过的崔志,站出来道:
“牛教授,我认为您说得不完全对。”
“自复製或许不那么好。”
“但却是最適合国家现在的需要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產能。”
闻言,牛仙洲倒也没有生气。
学术討论会。
就是要交流、辩论,才能够促进领域的发展。
他笑了笑,道:
“那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关键部件的问题呢?”
崔志道:
“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
“用木质机架加皮带传动轮,替代铸铁床身和齿轮箱。”
“这样一来,產能至少能够提升150%。”
他说完后。
周围的专家和教授们陷入沉思。
这个方法,乍听好像不怎么靠谱。
但仔细想来,好像並非不可能实现。
如果能成。
確实可以快速地扩大產能。
牛仙洲皱了皱眉,道:
“可是这么做的话,精度和可靠性都没办法保证吧?”
崔志道:
“牺牲是肯定的。”
“但就像刚刚江教授说的。”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打基础,为未来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积累技术和经验。”
听到这话。
在场虽还有一部分人有疑虑。
但多数专家和教授,都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毕竟除了江阳的影响外。
上面近期也隱隱传递出,要快速扩大產能的信號。
就在这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