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二打一还偷袭(2/2)
隨后,袁术便说道:
“我就不客气了。
奉先,你在朝廷也是有官位的人,按正常论,咱们也算同僚。
不过我袁家四世三公,而奉先则是寒门之后,即便同朝为官,也不能一概而论。”
“您的意思是?”
“奉先,我希望你能暗中效命於我。”
这过於直白的邀请,让吕布一时也没反应过来。不过,他也没有拒绝,而是选择了发问——
“既然大家都是朝廷命官,公路兄找我说此事,是有什么要实现的志向吗?”
“志向?当然有了,我袁术是要做大事的人,为图大事,自然需要一些得力的人才。
当然,首先是要超过那个家奴才行!”
“家奴?”
“就是袁绍!那个家奴,真是个沽名钓誉之徒!守孝六年?可真是笑话!还有那个曹操,更是那家奴的狗腿子,我不会允许他们威胁我的大事!”
老实说,吕布並不喜欢听袁术这种充满情绪化的敘事,不过作为一个利益优於情感的人,吕布就算內心瞧不起袁术也一定不会表现出来。
就这样,他默默把这位四世三公的公子哥凌乱的讲话重新整理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袁家家世显赫,到上一代,袁逢,袁隗,袁成三人,都在朝中当官。
袁成死的早,死的时候当了中郎將。袁隗有几个儿子,前几个都没成年就夭折了,现在还有个小儿子,尚不懂事。
只有袁逢这一支,育有三子,嫡长子袁基,嫡次子袁术和庶长子袁绍。
而这三个儿子,也都得到了袁家的资源,他们起手就是一个孝廉,然后就作为郎官,进而在官场上平步青云。
长子袁基是升的最快的,也是最没有故事需要讲的,因为他是嫡长子,家族的全部资源都主要交给他,以至於他只要按部就班的在官场上做自己该做的事,就能一两年升一级。
简单地说,在袁家原本的,作为士大夫勾结宦官保全自己的浊流派士大夫路线中,袁基获得的资源一定是袁绍和袁术无法相比的,这两位如果不想屈居於袁基之下,就必须走出一条属於自己的道路。
相比於袁术,袁绍其实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要当清流派士大夫的领军者。所以他故意辞去了靠浊流派袁家父辈的关係当上的官员,並靠守孝来表现自己的德行,获得清流派士大夫的认同。
此外,根据袁术的说法,袁绍在去年,为母亲守孝结束后,又决定为父亲守孝,那並不是真的有什么孝心。实际上,袁绍作为袁逢的庶子,是过继给早亡的袁成,继承他的政治资源的。袁绍从出生时,袁成就死了,根本没见过。
之所以要决定为袁成守孝,是因为去年正好又出现了一次党錮之祸,袁绍借守孝的名义留在老家汝南,实际上则通过自己的家族资源,庇护了大量被宦官迫害的清流派士大夫。
因此,袁绍的名望在清流派中也是水涨船高,可以想见,当他这三年守孝期满后,他会名满天下,受到清流派士人的追捧。
袁术內心中多少会嫉妒袁绍,袁绍作为庶子,出身卑微,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更早的认清了自己想走的路,隨著袁绍开始结交更多人士,袁术也產生了危机感,进而寻找属於自己的道路。
袁术不想走袁绍的路,一是因为性格不同,袁术是个性格刚烈的少爷,天生反感袁绍那种故作姿態,动輒为了名声扭曲自己的性格。二是出於嫡子的自尊,袁术也不想追隨袁绍已经走过的路。
因此,袁术有了自己的想法——他看这天下起义不断,又有內忧外患,就觉得天下早晚会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