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张掖新年事(1/2)
第六十三章张掖新年事
听了荀朗的一番言论,吕布也不禁点头。
“很好,你確实是我需要的人。”
而荀朗则再一拱手,说道:“我也希望能遇到一个贤明的主公,自父亲死后,我四处碰壁,潜心研究已经近十年。若主公不来找我,我本来也觉得该去找您了。”
吕布之前也师从卢植,学过一些行政之道,而吕布的观点与荀朗不谋而合,而荀朗读过的经典更多,人生阅歷更多,在很多地方比吕布的理解还更加透彻一些。
从本质上,两个人都推崇通过集中力量,对当前的社会做出改变。吕布出身草根,而荀朗想必在父亲落魄之后,就一直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不过,和其他士人相比,荀朗看事情看得很透,甚至过於透了。早年间,他將那份通透视为自己与眾不同的能力,肆意挥洒著自己的才华,虽然他离经叛道,但在身为高官大儒的父亲与叔叔的庇护下,没人会说他什么,百姓还会因为他把郡里经济治理的不错而推崇他的德政。
而当失去父亲的庇护之后,荀朗便发现士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著自己。他此时既没有像桑弘羊、商鞅一般遇到自己的赏识者,也没能建立让人无法质疑的功绩。而在这个时代,一个公然推崇法家学派的士人,就像异端一般,即便父亲是清流派士大夫,他也被人排挤。
而荀朗又是那种外向张扬的性格,不会像吕布这样,虽然有著超越时代的眼光,但却知道闷声发大財。后来吕布也在閒聊中得知,荀朗喜欢公然说出自己的观点,並且遭到反驳时,会乐於上前与对方辩论,而他通读古书,经常喷得对方哑口无言。
但地位低人一等,学术上又是异端,你就算喷贏了又能怎么样?到头来,只能来到杨雍家,两人小时候就认识,杨雍也能包容荀朗的异端言论,但相对的,杨雍也不会採纳荀朗的法家政策便是了。
吕布感觉到,荀朗是个超越时代的才子,他很惊讶,因为像这种大才,他前世留存的记忆中本不该没有任何关於他的信息。
但吕布又想了想,好像也还算合理。荀朗自己也说了,他不是没去找过那个广纳名士的袁绍,但却被以冷暴力赶走了。
即便后来天下大乱,崛起的诸侯也大都是官宦之后,他们或许能听懂荀朗的理论,却不会打心底里认同。
而三国时期的寒门,比如歷史上的吕布,他的见识短浅,根本没那个见识去理解荀朗的理论。
说不定,歷史上的荀朗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有才能,却没有在有生之年遇到那个自己所等候的明主,於是一生寂寂无名。
但现在,吕布会成为荀朗所等待的明主,他希望自己所倚重的人多做实事,少说浮夸清谈之语,而荀朗则希望自己的主公出身寒门,有足够的学识能理解他的话,又有远大的指向,愿意开拓变革,改变原有的利益体系。
荀朗和吕布迅速就成为了至交,甚至不知不觉间,荀朗直接住到了吕布租住客栈的隔壁,连杨雍给他准备的房间都不住了。
而贾丰,虽然没搬家,但也经常会来到吕布家里。有时他们三个凑在一块,吕布便让瑶春招呼另外两位侍女上几道好菜。而作为竇武的女儿,瑶春也对这两位吕布的幕僚很感兴趣,不过她耳濡目染在儒家环境下,註定难以接受荀朗那时常脱口而出的法家思想。相对的,她觉得贾丰性格內敛,但心性正直,让她感到敬佩。
不论如何,因为开朗的性格以及作为名士之女的学识加持,瑶春都很擅长在三人交谈之时不適时宜的参与其中,活跃气氛。
此外,吕布也直接按照一般县吏的待遇,给这两位发钱,相当於虽然还没正式上岗,但待遇却已经有了。
就这样,直到新年当天,杨雍虽然又邀请吕布和他庇护的党人一同参加宴会,但吕布却又一次拒绝了。
他带著贾丰与荀朗,以及用来当气氛组的瑶春一同来到张掖的大酒家,四人点了一桌菜,也算是过了个舒服的年。
不过他们在这过年,却让杨雍坐不住了。
次日,他屏退其他人,就单单邀请了这四人来自己府上做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