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焉耆告急(1/2)
第六十八章焉耆告急
焉耆虽然是能动员约两万人的强国,但前任西域长史被鲜卑人杀害的那场战役中,焉耆的部队被调走了万人协同汉军作战,却因为都城遭到攻击,军心溃散,遭到了鲜卑的追击,损失了千余人。
如今,焉耆国都员渠城被于闐所围困,大概是四万人打一万人。而剩下九千焉耆兵在前线刚被击败,士气低落,其统帅已经擅自脱离汉军的控制,领兵回到国內后,但却並没有试图解围,而是在员渠城以东近百里处驻扎。
由於西域的小国动輒全民皆兵,其中,西域南部的主要生產方式大都依靠雪山融水进行耕种,其农业生產技术远不如汉朝,以至於国家大都没有储备太久的存粮。加上他们一个国家大都只有一两座像样的城,並不能靠后方支援前方,一旦误了农时,就很容易產生饥荒。
因此,大多数攻防战,只需要一个多月就能分出胜负。被围城的人一旦知道觉得再这样下去,敌方就算撤退,自己也要饿死一堆人,基本就不会选择坚守,而是直接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吕布也很清楚,那九千焉耆士兵与其说是想要解围,不如说是在为投降做准备。即,一旦焉耆王带著守军投降了于闐王,那么焉耆的军队就会调转枪口,一起对付汉军。
而隨著于闐王势力的扩大,尚未反叛的其他西域国家,也会重新考虑与大汉的关係。
实际上,大汉之所以能控制西域,靠的並不是长期的军力维持,而是以较小的军事存在,及外交手段来撬动较大的槓桿为自己所用。
其原因在於,在西域周边的所有势力中,唯有大汉只需要西域安定,而不需要西域对大汉上任何税。所有对西域军队的徵召,也只是为了解决西域自身的安全问题。这並非大汉不需要钱,而是因为西域距离大汉太远,收上来的税还抵不上一路上的损耗。
相对的,无论是西域诸国中有哪一国做大,亦或游牧民族染指西域,他们都会希望被征服的国家提供经济利益。而那些相对弱小的国家,必然需要一个公正的话事人,將各个弱小的国家组织起来,去对付那个想要压迫他们的强权,而大汉在西域所充当的便是这个角色。
但另一方面来说,西域小国们维护大汉,也只是为了维护这个不会让自己被剥削的秩序。但如果真的有强大的敌人打到眼前,在被剥削与现在就死之间,他们多半还是会选择投降,接受被剥削的命运。或者简单地说,均势局以上他们会帮大汉,但劣势局他们便很可能投降甚至倒戈。
“焉耆是进入西域南部(南疆)的门户,一旦失去这里,西边的龟兹、姑墨、温宿等也都会失去和我们的联繫。”皇甫越说道。
“嗯,我们还能用多少人?”
“之前那场和鲜卑的斗爭,我们聚集了两万人,如今已经损失了一些,焉耆带著剩下的部队逃走了,剩下包括车师前国的三千人在內,一共有八千西域联军。
只是除了因为柳中城就在车师前国境內,所以这三千人也比较容易被重新组织起来。而其他五千人,除了一千人来自西域东部尚未被敌军威胁的蒲类等国,其他的都来自西域南部(南疆),因为焉耆受到攻击,他们的归路已绝,士气低迷。”
“嗯……”
看来,之前西域长史战死的影响著实不小,他本来有著调动西域诸国士兵的权限。如果他成功逃回来,能够从西域南部调集更多兵力去防守焉耆的话,也许形势能更早的得到控制。但隨著他的死亡,在吕布接任新长史的这段时间里,西域汉军因为之前的战败而陷入混乱,也没人出面整顿局势,于闐的势力在这段时间里已经膨胀了太多。
再加上敦煌太守钱永年拒绝出兵支援,吕布能依靠的,除了自己与皇甫越一共千余人的汉军部队,就只有这些因为局势危机,不知何时就可能背叛大汉的西域联军。
“博远(荀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