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反对(2/2)
如果大家只是玩票性质,有空就来一次,我每天在这里守着,到齐就排演,不齐就随便喝个茶,聊个天,这样松散的氛围,能成就什么好的艺术?
虽然这个院子的初衷是为了大家交流提供便利,但是现在游客越来越多,很多人对我们期望很高,我们还一样每天嗑瓜子聊天,非遗只会在这里逐渐消失。
现在有这样的机遇,有你们这些老师在,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一把?
前不久,钟总给我介绍了香格里拉的艺术老师,他就是策划锅庄舞表演的幕后人。
跟他聊过之后,我才知道,地方性艺术想要生根发芽,需要时间,但也需要创新和凝聚力。
维持原生态,其实是固执己见,不去熟读历史,跟不上现代人的思想和脚步,艺术就是荒原。”
苏郁繁是发自肺腑希望剑川的艺术能走向更多人的视野,老师们能够再坚持一下。
他们不需要改变什么,表演自己擅长的东西就行,只是要跟上剧情的节奏。
“小繁,我知道你很辛苦,为地方艺术的发展做了不少事情,也想尽可能影响更多人。
你是个好孩子,离开的那些倔老头不用管,你就说接下来要怎么办?现在这些人够吗?
我看这个节目介绍,需要三十个人完成,我们这里才十五个,还缺不少人。”
杨老师看得很细心,三十人也只是保守的估计,可能不止。
这也是苏郁繁头疼的地方,很多老师爱喝酒,明明头天答应过来,喝顿酒什么都忘了
这个院子人最多的时候也就二三十人,很多人只要自己有空,不管几点,都会过来,来了东拉西扯,特别散漫。
苏郁繁耐着性子适应了几个月,突然发现这样的相处方式,只会消耗她的时间和精力
要想真的风雨无阻地做完一件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困难。
他们习惯了无拘无束,很多人连时间概念都没有,只分上午,中午和下午,有时候她也很崩溃。
既然决心要做,有些人肯定会退缩,无可厚非,也能接受。
“杨老师,我们初步设计的人数是三十人,但可能会更多,也可能看过现场后,人数会减少。三十人肯定需要,后期看结果决定要不要增添人。
你们这些非遗老师是我们节目的门面,当然越多越好,舞蹈演员可能会招聘几个。这些事都由我们共同商量决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一定要先告诉我,你们的任何意见。”
苏郁繁和大伙掏心掏肺聊了半天。
又有两位老师临时反悔,认为定期训练不适合自己的时间,于是退出。
送走所有人之后,苏郁繁累瘫,倒在床铺上,简单发了一个招聘舞蹈演员的文案。
如果你喜欢云南,喜欢大理,想要亲自感受南诏文化,请你一定要联系我。最近我们在策划新的节目,需要舞蹈演员,有舞蹈基础的,请私聊详谈。
放下手机,看着窗外发呆
猫咪的声音悠然响起:“苏苏姐,一会我们要去车站接一群白血病儿童客人,你有空的话,能一起去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