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野心太大(2/2)
苏郁繁很赞同他的话,郑和是云南人,他在明朝做出了很大的文化交流贡献。
现在仔细听下来,西里也不是一门心思研究木雕的人,他是建立在一些文化和背景上。
艺术又是互通的,她上学的时候也选修过东南亚艺术史,印象不深,但非常好奇。
“西里,我觉得你不像纯粹的木雕手艺人,你对东南亚文化的了解是深入骨髓的,或许这能够帮助你的木雕创作?
还是因为你在国外生活久了,爱上了那边的历史文化?
或者说,你好像对那边有着宿命般的着迷?
我听你提过山西的佛雕,提过敦煌的壁画,看过剑川的崖雕,你很了解每个时期的木雕艺术,可总是会首先赞叹他们的木雕艺术?”
“别误会我们在皇家学院的时候有砖木的木雕艺术课,当时学习尖子可以申请到各国著名的佛雕地点参观,而我正好是尖子生,跟着去了很多地方。
我不是更加认可国外的木雕文化,而是认为木雕文化是相通的,哪怕是西域的佛像,与南诏时期,与骠国时期,与唐朝时期是非常相近的。
不管是雕刻手法和风格,以及造像方式,全部都有共同点。
基于此,我才开始研究木雕艺术之间的共同性,继而延伸到文化和信仰方面。
我之前跟你提过的,南诏时期,因为利益和地缘关系,南诏联合毗邻的几个小国家一起去唐朝进献过乐舞剧。
当时南诏奉圣乐被唐朝列入十四部国乐之一,表演之后,被唐德宗让宫里的太常工人传习演奏,经常在宫廷内部表演。
乐舞被分为龟兹部,大鼓部,胡部,军乐部等,乐器达到几十种,或者上百种,参与表演的更是超过两百人。
我偶然在一个暹罗的集市上见过一种古乐器,当初那人说这是南诏时期的乐器,他还给我演奏了一小段,当时我以为那只是假货。
直到我在一本暹罗典籍上面看到乐器的图样记载,那种乐器确实起源于南诏时期,我后来再回去找那个人,可惜已经被人买走。
其实我前几年对古乐器更感兴趣我也曾经在暹罗的皇家寺院看到过好多种陈列的乐器,与有些文献记录的相似。
那天你提到要是能还原一场更为壮观的史诗级乐舞剧,我当时就想到了南诏奉圣乐。收集资料和文献只是第一步。
要想真正的吸引游客,剑川必须有大型的文化表演底蕴,南诏奉圣乐一旦被我们做出来,那将会是史无先例的荣光。”
苏郁繁整个人愣住,西里想的真远啊他原来喜欢研究古乐器啊?
“西里,你说的很对,我也简单里了解过这段历史,好像因为献舞这件事之后不久,唐朝就派了袁滋远涉千里到苍山盟誓。
当时的南诏国王被唐朝正式册封为南诏王,他的势力范围一度进入现在好几个东南亚小国的范围。
可是我们要做这样大型的乐舞剧,没有三年五年,是做不出来的,而且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
还要一比一复制古代的南诏奉圣乐,难于登天!我没有信心能做出这样的节目来
现在我这个身体,几百人的大场面,我连指挥的精力都没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