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 第13章 第十三章

第13章 第十三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最长的河 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 NBA之绝对统治力 我这钓鱼竿永不空军,你送给真空军了? 传奇:每天一条捡尸信息 复沦陷 太渊之烬 魏晋不服周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剑出星宿毒为锋

四井庄,那个田契所在的村庄,正好位於房山附近,距离李武当初租院子给刘家岭的地方也不算远。

那处院子一直未退,老三时常往返於此,今日也有事要办前去。

到达四井庄后,老三隨意扫视了一圈觉得无趣,向李武打了个招呼,將马车上卸下的东西放下后,独自骑马前往刘家岭,打算稍后再来接李武和张玉清。

李武则陪著张玉清,沿著四井庄的田埂缓步而行。

田地里已播下了种子,嫩绿的幼苗破土而出,整片景象显得整齐且清新。

张玉清虽分辨不出哪块田属於自己,但依然怡然自得地背著手,口中不断轻哼著小调,偶遇忙碌的村民时还会主动搭话。

倒真像一头巡视领地的雄狮。

李武看得分明,张玉清此刻心情愉悦,满心骄傲。

儘管张玉清並非从未见过农田,家中至今仍有军田,然而军田归朝廷所有,税负沉重且无法交易,说得直白些,他们不过是朝廷的佃农,为朝廷耕作。

可如今情形不同了,这些田地完全属於他们自己。

下属二十多户佃农依靠这些田地谋生,而他对田地的处置权也全然自主,想种什么就种什么,隨心所欲。

这便是地主的滋味。

此时,燕王府內,朱棣正在书房与道衍大师商议要事,刚谈完,便接到李武带家人出城至四井庄的消息。

朱棣不禁莞尔。

------------

买仆

燕王府书房里,道衍大师注意到朱棣收到一封信后露出笑容,好奇地问:“殿下为何发笑?”

朱棣將信递给道衍大师,並笑著说:“这李武啊,真是个没出息的傢伙。”

道衍大师接过信仔细读了一遍,捻动念珠数次后也笑了起来,“我对这个人倒是起了几分兴趣,若时机合適,倒是可以见上一面。”

“为何?”

朱棣追问。

“殿下若非有所了解,又怎会笑他?根据收集的情报来看,李武应该不是那种没出息的人。

看到五倾地便急切前往,此次更是带著家人同行,大概是为了陪伴家人,这正合殿下所料,是个孝顺之人,殿下可以加以利用。”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李武一直陪张玉清逛到尽兴,才与她一同朝村子里走。

既然到了此处,总该拜会一下村里的负责人。

这片田地原本属於王府,因此负责人自然也是王府的人。

这位负责人姓刘,早得消息,此刻见到李武便热情迎入家中,一番客套后,刘管事才切入正题。

“李百户既已到此,是否从自家佃户里选个管事?如此以后收租或有其他事务也好安排。”

张玉清在一旁,对这类事务难以插言。

李武笑著回应:“我对这边情况不熟,不如刘管事推荐一人吧?”

既然王府將田地给了李家,李武自当挑选一名管事,但也不能完全脱离王府的影响。

於是,他决定让刘管事推荐一位合適人选。

至於刘管事的能力如何,李武並不十分在意,即使出了问题,也有王府顶著,而且他相信朱棣手下的人不至於太差劲。

刘管事略作思考后点头答应,派人唤来一个叫梁大兴的男子。

李武打量著他。

梁大兴约莫三十多岁,因常日劳作,皮肤显得黝黑,长相端正,穿著朴实的农装,更显老实模样。

听罢刘管事解释为何召见自己,梁大兴顿时露出憨態可掬的笑容。

这二十多户人家早已听闻要更换主人,心中略有忐忑,担忧新主人苛刻且另设管事,如今竟让自己担当此职,无疑是一桩喜事。

刘管事见梁大兴不成气候,一脚踢过去:“告诉你,你新主人可是经歷过战场的百户,你若存有敷衍之心,別说李百户,就连我也不会轻饶!”

梁大兴並不生气,立即保证:“刘管事儘管放心,绝不敢有二心。”

“向谁保证?”

刘管事又踢了他一脚。

梁大兴赶忙转向李武,信誓旦旦地说:“东家您放心,我一定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李武笑答:“我本是燕王护卫军的一员,与刘管事也算熟识,既然他信任你,我也相信你。

不过不用急,慢慢適应就行,有事可进城找我,我不在时就请教我母亲。”

“明白了,东家。”

梁大兴笑著答应,並对张玉清说道:“老夫人日后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也可让人知会一声,我们佃户虽然普通,但有的是力气。”

张玉清显得有些慌乱,却努力模仿李武的样子,平静地说:“不用客气,以后咱们都是一家人。”

即便说是“一家人”

,但其实他们与外人也没什么差別。

这些佃户的生活全依赖李武家的土地,虽然苛刻了些,但只要能维持生计,谁会愿意离开家乡呢?

所以,这些佃户以及李武手下那些军户,可以算是他的两大支柱,通过这些人,他能找到值得信任的人。

想到这里,李武让梁大兴退下后,问刘管事:“不知庄里是否有想卖身的?”

刘管事疑惑地看著李武,问:“你是想买个小丫头?”

李武苦笑著摇摇头:“我想找个能管家务、照看门户的人。”

这事对李武而言確实挺急迫的。

宅子太大,他和家人不可能一直守在门口,客人来了总不方便。

他对使唤別人没什么心理负担。

毕竟,他都能向朱棣下跪,自然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阶层的特权。

当然,也有少数人把他只当作老板看待,没有忠君的想法,真要是惹毛了,带著家人逃到国外也不是不行,这世界这么大,他还怕活不下去?

他对下人也从不打骂,把他们当雇员一样对待。

刘管事也无奈地笑了笑:“我们庄子里的人都过得不错,恐怕不好找。

不过……”

他顿了一下,又说道,“倒是有一个人,不知道合不合適。”

“你说说。”

“庄里有个叫梁方的,最近儿子和儿媳因事故去世了,只剩下一个老人和孙女,生活可能难以为继。

如果你有意的话,我可以帮你去问问。”

“他们多大年纪?”

“梁方快五十了,腿脚还算利索,干点杂活、守门都没问题,但他孙女还小,只有八岁。”

李武想了想,觉得八岁的小女孩也无所谓,家里孩子本来就多,正好给小的们找个玩伴,於是点头道:“那就麻烦刘管事去问问吧,如果合適的话,改天再见面聊聊。”

“好。”

刘管事痛快地答应了。

接著,大家又聊了一会儿,李武才带著张玉清离开。

刚走出刘管事家门,张玉清就忍不住问:“你怎么又买僕人?家里哪有钱?而且你能养得起吗?那群孩子就够你忙活的了!”

李武说:“母亲,您算算五百亩田地一年能收多少租,加上我的薪俸,总该够日常开销了吧。

您看哪家省吃俭用就能愈发兴旺的?要赚钱才行,这样咱们李家才能蒸蒸日上。”

张玉清一时还没转过神来,还以为还是从前穷困的日子。

听李武这么一说,才意识到家里似乎已经渐渐富裕起来了。

不过她想起以前刘管家在时,李武从不徵求她的意见,凡事都自行决定,心里就有些不悦。

父亲在世时,至少还会听听她的想法呢。

儿子如今怎么这般专断?

---

李武与张玉清走在四井庄的路上,张玉清依旧嘮叨个不停。

其实她心里很开心。

可要是不多嘮叨几句,总觉得儿子好像就要飞上天似的,控制不住了,只有嘮叨才能让她安心。

李武懂得母亲的心思,便带著笑意隨口附和著。

不曾想,越聊越不对劲,张玉清忽然脸色一沉,冷冷丟下一句:

“你是不是觉得我老眼昏?我还不到七十岁,不用你说那些好听的话来哄我。”

“妈,你怎么突然这样说?”

李武一头雾水。

张玉清板著脸,加快脚步,不愿再理会李武。

李武摸著脑袋,一脸困惑。

这……

李武自嘲一笑,算了,谁让自己是儿子呢。

不过张玉清没生气多久,因为梁大兴领著一群人迎面而来,见到李武母子,急忙快步走近。

“东家,老夫人,你们是要出门吗?我刚好召集大家,让他们认识一下东家。”

张玉清冰冷的脸瞬间换上笑容。

李武在一旁咂嘴。

张玉清瞪了他一眼。

李武赶紧收敛表情,对梁大兴说道:“不必如此拘礼,別耽误大家的时间。”

“现在大家都不忙,没关係,没关係。”

梁大兴憨厚地笑著,还带著几分討好之意,隨即招呼后面的人上前打招呼。

一群人男女都有,簇拥而至,个个带著笑意,还有人提著礼物硬塞给李武。

李武推辞不收,眾人又转向张玉清,弄得她手足无措。

正在大家寒暄之际。

一骑飞驰而至,马儿昂首长嘶,韁绳拉紧,马首高高扬起。

李武微微蹙眉,这马是他养的,也是老三常骑的。

他本欲责备老三行事莽撞,却见老三尚未下马,便先开口唤了句“哥”

,语气中透著委屈。

李武眉心锁得更紧,瞥了眼被眾人围住的张玉清,隨后走向老三,顺手牵著马远离人群,儘量避开张玉清的目光。

老三跳下马来,李武指著衣摆上显眼的脚印,沉声道:“怎么回事?”

李武已有些怒意,虽然在这北平城里他未必能轻易欺人,但若有人敢欺到自家头上,他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老三低头看了看衣摆,隨意拍了几下,“无妨,我自己没关係。”

再抬眼时,已满是焦虑:“可有人正在欺负石家兄妹呢。”

李武听闻並非自家之事,顿时放鬆下来。

老三见状更加著急:“哥,石家大哥被打得吐血了。”

“那又怎样?”

李武反问。

他对石家兄妹並无太多交情,只是租了他们家院子,而石家採药卖的价比別处略高,勉强算作偿还租金。

若非亲眼所见,李武不会主动插手此事,更不用说贸然去解围。

老三吞吞吐吐,无言以对。

李武转身欲走,显然並不打算理会。

老三急得跺脚,脱口而出:“那要是有人踢了我一脚,你也不管了吗?任凭我受欺负?”

李武站定身形,直视老三。

老三感觉李武的眼神如般锐利,令他面红耳赤,但想到石家兄妹的遭遇,心中升起一股倔强,坚持不肯退让。

李武轻笑一声:“这几月你和石家兄妹混得挺熟啊?记得那个叫石暖的小丫头,还把你摔了个狗啃泥。”

老三脸颊发烫,带著几分尷尬,却又固执地不说话,只盯著李武,等待他点头同意去帮忙。

李武想起石家兄妹,確实品行尚佳,而且老三难得对他示弱,终於点了点头:“罢了,去看看吧。”

老三大喜,用力推著李武催促快些上马。

李武瞪了他一眼。

房山。

李武的话刚落音,也不管老三涨红的脸,直接转向张玉清的方向,来到她身旁。

张玉清早察觉老三的临近,身为母亲,她一眼便能看穿儿子的心思。

然而当发现李武有意避开自己时,她便释然了。

很多事她看得透彻,老大確有能耐。

即便如此,当李武靠近时,她仍忍不住问道:“老三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李武摇头笑道:“没事,只是石家兄妹有些麻烦,我和老三去瞧瞧,您就在庄子里稍等片刻。”

张玉清应允。

“石家兄妹,我以前见过,年纪轻轻便互相扶持,实在令人心疼。”

说罢,又嘱咐李武道:“既然人家有难,你能帮则帮,但也要多加小心。”

“我知道了。”

李武说完,转头对梁大兴说道:“让娘到你家,叫你媳妇陪她说说话吧,你替我照顾好她。”

梁大兴听闻此言,立刻表了態:“需要我派人一起过去吗?您一句话,我们村的人绝不会退缩。”

“不必了,只烦请你好好照顾我娘即可。”

张玉清听了这话,不悦地瞪了李武一眼:“我还不至於需要被照看。”

隨即又转向梁大兴等人,笑著说:“走吧,大家一起过去坐坐,我还想听听你们聊些农事。”

“老夫人想听,肯定不成问题,不如去我家吧,我让丫头给您捏捏腿。”

人群中有人提议。

梁大兴顿时紧张起来。

“去你的,哪里轮得到你家,谁家没个丫头。”

张玉清笑著定下主意:“別爭了,这次我们就去梁管事家。”

说完,示意梁大兴带路,往他家走去。

李武看著眾人簇拥著张玉清离开,不禁莞尔一笑。

他对张玉清的安全毫不担忧,这里是王府的庄子,不会藏匿恶意的佃户。

而且,咱们国人的习惯就是这样,只要地主仁慈,百姓生活无虞,便会对主人心生感激。

即使到了现代,只要老板薪水开得足够高,再多的工作量也无所谓。

李武这才又將目光投向老三,老三早已急得团团转,李武没好气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快走吧,看你急成这样。”

自从李武在这一带靠卖药材获利后,不少並不富裕的家庭开始进山採药谋生,既有普通农户,也有军籍家庭。

不同的药材市场需求不同,价值也各异,大家各索出了门道,渐渐地,在房山形成了规模不小的產业。

甚至,还有个地方被人戏称为“药王谷”

如此一来。

北平城的小诊所和一些做药材买卖的商贩,也开始逐渐留意到房山这片区域。

一旦需要某种药材,总会先来这里看看。

特別是药王谷那边,渐渐吸引了不少人,愈发热闹起来。

不出几年,恐怕会变成一个小药材市场。

这倒也挺符合国人爱跟风的习惯。

石家兄妹中,哥哥石冷是最早进山採药的。

他和妹妹相依为命,能赚钱的法子不多,既然挖药能挣钱,他便全力以赴。

但刘家岭附近的山不高,常见的药材种类有限,被周边人疯狂挖掘一段时间后,已所剩无几。

而且李武家情况越来越好后,对收购药材的兴趣也日渐减少。

因此,石冷近来不得不跑得很远去採药、卖药。

於是他去了药王谷。

去了並没什么大碍,但他偏偏肯拼命,手脚又麻利,起初几天没事,但时间一长,就显得格外突出。

结果前几天与其他人的矛盾爆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狮子与兔(BDSM) 庄主有毒之神医仙妻 宋时行 皇恩荡漾 土匪营 第三次机遇 大腕崛起 无敌特警横扫三国 大明钉子户 戏闹初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