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 第65章 第六十五章

第65章 第六十五章(2/2)

目录
好书推荐: 最长的河 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 NBA之绝对统治力 我这钓鱼竿永不空军,你送给真空军了? 传奇:每天一条捡尸信息 复沦陷 太渊之烬 魏晋不服周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剑出星宿毒为锋

见行踪暴露,他们毫不惊慌,直接转为强攻,大军隨即发起进攻。

黑影於数百米外森林集结完毕,身著轻装的步兵立即发起突袭,后方弓箭手则潜伏於雨林待命。

营地按李武设计建造,虽结构简易,却坚固耐用,无重武器难以破坏。

战士们依託营地掩体抵御箭矢,在间隙处予以反击。

霎时间,箭矢如雨倾泻。

为防范潜在的营地袭击,李武的部下在修建时已清出周围空地。

私兵冲入开阔地带时,暴露在火力之下,伤亡惨重。

箭矢掠过,地面满布**。

许多人误以为豪族私兵战力**,实则不然。

世家大族掌控一地全產业,自成完整体系,与西方贵族无异,其私兵战力不逊正规军。

受中原文化深远影响的东南亚诸国亦然。

私兵中的步卒付出一定代价后,成功抵达营区下方,攻城锤由数名士兵携带衝击正门。

“砰——”

“砰——”

反覆撞击下,正门渐现裂痕。

其余士兵以绳索製成飞索,攀附营地围墙向上衝锋,一场小型攻城战隨即展开。

进攻来得猝不及防,为隱蔽行动,敌方未使用大型器械。

防守方起初慌乱,隨后迅速镇定,从营內调运简易重型装备应战。这些本是演练用具,如今转为实战,显得仓促。

轻便投石器与床弩迅速布置於重要射击口,巨石与长箭如雨下,一次齐射即可夺走多名士兵性命。

攻方由此失去优势,陷入敌**力压制之中。虽守方装备简陋,但也勉强阻挡攻势。

一段时间后,攻方意识到继续强攻毫无意义,遂撤退。此事仅发生在一藩属国內部,类似情形在东南亚大明势力范围內屡次上演。

李武听闻此事,微微点头,早料到此结果。

早在黄巢之乱时,中原世家大族已遭重创,歷代王朝均致力於削弱地方豪强,至明朝,豪族影响已然式微。

现今豪族即便在地方仍有影响力,能掌控千人规模已属罕见。

但李武推行新政后,全国生產趋於集体化,豪族势力几乎可忽略不计。

然而,在不少生產力欠发达之地,豪强仍与地方形成抗衡之势。如文中提及的袭击发生地——后世柬埔寨一带。

对此现象,李武颇感纠结。这些並非大明境內豪族,处理起来需谨慎,以免被指责为殖民**。

李武所能做的,是促进当地生產力发展,同时增强武装力量,期待其自然过渡至无需豪族的局面。

他嘆息道:“做好人確实不易……”

欧美列强掠夺殖民地时毫无顾忌,即便招致骂名,仍能推动经济发展,保持全球地位。

而李武需兼顾多方利益,致使改革推进迟缓。

“怎会有这般荒谬的道理,做好人就得忍受威胁?”

李武愤然开口,隨即为当地王室起草建议书,提出一系列战术方案,恳请王室对这些豪强採取行动。

东南亚诸国收到指令后,不敢轻忽,立刻调派军队对叛乱分子展开猛烈围剿。

豪强的私兵与正规军战力相当,经由李武派出的教官训练后的正规军虽有所提升,但仍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

为应对这些组织,李武再次批准一批淘汰装备送往当地,使正规军得以配备新型武器。

因气候差异,部分装备如鎧甲无法適应,但诸如火銃等仍可广泛使用。这批装备抵达后,正规军战斗力显著增强。

歷经多次大规模行动,叛乱基本被平息。

然而……

此次行动对当地经济和民生造成巨大破坏,明国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几近全毁,工场、农庄亦遭受严重损毁。

期间,正规军付出惨重代价,伤亡累积达数万人。

“战后重建……”

李武重重拍桌,將手中的文件散落一地,这些多为各藩属国发来的报告。

战事结束后,各地陷入混乱,叛军残余势力仍伺机作乱。

混乱局面令李武深感棘手,地方王室及官员纷纷恳请增派援助,但他深知自身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需求。

李武决定增加技术人员派遣,协助建设,却无法进行直接输血式援助。

自身资源同样宝贵,大明建立完整制度体系尚不久远,难以大量外输。

思虑再三,李武最终决定继续输送更多装备。

至於战后重建,则交由当地自行处理。

李武延续以往策略:派遣技术人员担任工厂核心岗位,僱佣本地人做基层工人,设立学校培育下一代知识人才。

此法见效缓慢,但一旦成功,大明对东南亚的影响將大幅提升,甚至可能达到类似前世“非洲唯一发达国家”髪国的程度。

李武计划堪称完美,执行却充满挑战。

李武僱佣当地人为工场和农庄修復战爭中的损毁,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注重改善工人待遇。工程期间,他悄然推动大明文化的影响。

凭藉这一策略,李武相信几十年后这些地区会成为他的稳固领地。但更重要的是橡胶和蕉麻等资源的开发与销售。橡胶用途广泛,有助於他规划机械设备的生產。歷史上,荷兰因控制东南亚殖民地而获利,日本则因看重石油和橡胶发动战爭。

大明此时对橡胶的需求集中在日常用品上。传统徵税常引发內乱,而俄国通过垄断伏特加成功聚財。李武决定採用营销手段推广橡胶,利用gg强调其优点,並大力促销橡胶製品,从而轻鬆获利。他不仅未直接徵收,还提供了实惠的商品,贏得民心。

大明媒体迅速跟进,推出诸如“橡胶,南海神器”“床垫车辙,必备佳品”的gg,结合多渠道宣传,激发了公眾热议。人们在工厂周边、报刊中频繁接触到相关gg,期待橡胶製品上市。当李武的工厂批量生產橡胶產品时,这些商品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

李武有意控制橡胶製品的產量,实施飢饿营销策略,確保大眾对其產品保持新鲜感。在他的精心布局下,改良工人待遇后,富余的工人们迅速將橡胶製品抢购一空。

工人因待遇提升而感到满意,同时对產品的实用性和大明的好感度显著提高。而李武不仅未受经济损失,还实现了双方共贏的局面,唯独那些削减工人福利的人士深感挫败。

李武轻鬆获利,工人愉快消费,局面看似完美。这时,他也终於有能力向外界推广自己的商品。

早先,由於奥斯曼帝国崛起,中国的出口商品需通过中间商获取高额利润。然而,李武完成环球航行后,找到了绕过奥斯曼的路径直抵欧洲。

他再次命令郑和准备船队,这次將不再通过李伊士运河,而是经由好望角直达欧洲。若无中间商介入,李武就能独享明和奥斯曼两方的利润,收益之巨令人震惊。

李武准备了大量欧洲人喜爱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他们从未见过的咖啡、菸草等商品,运往欧洲。此次远航以运输船为主,护卫舰辅助,战斗船只极少配备。

郑和率队出发,携带丰富的大明特產前往欧洲,但他並不知道,归程时將带回一个意外之喜。然而,这一切对李武而言並不重要,他更关注与各国的外交互动。

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是……

“怎么又是……”

李武看著战报,无奈摇头,心想:这傢伙是不是在戏弄我。

歷史上,日本对**的侵略发生在明末,但如今情形有异。就在郑和出航不久,李武便接到**的求救信號。

日本竟在此时偷袭**后世仁川一带,挑起战爭。李武疑惑:此时的日本不该仍在动盪中吗?

李武並未急於调动所有军队,而是派遣了几名军事顾问前往**,同时让锦衣卫搜集日本当前的情报。

数月后,情报送至李武手中。

此时,日本的幕府统治者为足利义尚,他看似平息了国內纷爭,实现了国家统一,正谋划向外扩张。

听闻此消息,李武一脸震惊:什么?足利义尚不是参与引发內乱的人吗?他和他的叔父曾使日本陷入长期混乱,最终步入战国时代。

为何现在竟统一了?这操作太离谱了吧?

李武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將一切归因於蝴蝶效应。

实际上,日本现状远不及李武所想的那样危险。

足利义尚虽成功统一日本,但其本质仍是封建体制。与后来明治维新后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日本相比,此时的日本可动员的力量有限,上下层矛盾也不算剧烈。

若李武对当时的日本开战,完全无需过多忧虑。

足利义尚当时能调动的**仅十万人,水军五万,而李武可动员的兵力达数十万。

並且,李武的军队战力远超日本。

然而,李武对此毫不知情。

他陷入纠结:救援势在必行,但如何部署军队是个难题。

派太多,可能重蹈明朝覆辙,如万历援朝,耗尽国力,最终落得穷困潦倒的下场。

派太少,则毫无意义。

李武还有其他计划需在远洋推进,怎能因这里的事影响大局?

李武若为对抗日本而耗尽家底,在后续事务中受限,恐怕不会接受。

思虑再三,李武决定派出一万精锐及一支常规舰队参战。

常规舰队指与航母编队相对的海军舰队,含一艘战列舰、三艘护卫舰、五艘驱逐舰、七艘侦察船及若干登陆艇等。

大明现有七支此类舰队,而航母编队仅能组建一支,毕竟以大明目前的生產力製造航母实属不易。

再说,有必要吗?这个时代谁能抗衡航母编队?有一支用於威慑已足够。

目录
新书推荐: 狮子与兔(BDSM) 第三次机遇 无敌特警横扫三国 土匪营 皇恩荡漾 戏闹初唐 宋时行 大腕崛起 大明钉子户 庄主有毒之神医仙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