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 第74章 第七十四章

第74章 第七十四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最长的河 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 NBA之绝对统治力 我这钓鱼竿永不空军,你送给真空军了? 传奇:每天一条捡尸信息 复沦陷 太渊之烬 魏晋不服周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剑出星宿毒为锋

李武隨从示意下属將东戎使者**拖出营帐,隨后走近低声对李武道:“先生智比孔明,此举必让东戎与西戎再起纷爭。只需散布些许假情报,他们即刻开战亦不足为奇。”

李武取出腰间摺扇,轻展之间尽显儒雅之態,端起酒杯细细品酌,语气温和却意味深长:“看来你的悟性不错。在我身边需多加学习,战场並非全凭蛮力决胜,智谋有时更为关键。”

“先生所言极是,接下来我们应如何行事?”

“传令全军,东戎使者欲至营中洽谈,趁其不备,设法除掉西戎主帅,我军已將东戎使者击杀於阵前。”

號令甫出,一骑快马疾驰向东戎方向而去。

与此同时,西戎王廷正设宴欢庆,眾人皆沉浸在喜悦之中。自与大明达成协议后,西戎上下对未来充满期待——只需藉助大明之力剿灭东戎,便可共享和平岁月。此前西戎抗拒归顺,因视自身实力与大明相当;然近年李武崛起,大明国势蒸蒸日上,此乃其转变主因。加之连年摩擦导致民间怨声载道,如今终盼来安寧之日,朝廷亦无需再为战事操劳。

然而,正当气氛热烈之际,一名来自李武阵营的信使抵达王宫外。

守卫王宫的士兵將其拦住盘问:“汝何人也?衣饰怪异,竟敢擅闯禁地?”

信使高声道:“吾乃大明李武先生遣来送信者!若不想触怒李武先生,速速放行,否则休怪我剑下无情!”

提及“李武先生”四字,士兵顿时收敛傲气,低头恭敬答道:“在下失礼,竟是李武先生差遣之人,实乃有眼无珠。久闻先生足智多谋,擅攻战器械。请容稟告,末將仅是值守之卒,无权准许通行,这就入內报备,稍候即可放行。”

士兵说完即刻疾奔入宫。

“启奏!李武先生信使求见!”

西戎君主略显诧异,但无暇细究缘由,毕竟与大明结盟已是既定事实,对朱棣倚重的李武更不敢怠慢。

“速迎入宫!”

李武派遣的信使成功拜见了西戎的首领。

此前,李武已將任务交代得十分明確,表演必须天衣无缝,绝不能露出丝毫破绽。因此,这位信使踏入王宫后,立刻做出一副悲痛懊悔的模样。

首领立即招呼他坐下,“快请坐,长途奔波定是劳累了。”他隨即下令身旁的侍从,“还不快给远道而来的使者奉上美酒。”

然而,信使並未接过酒杯,而是急忙说道:“大王,此事紧急,饮酒容后再谈。”他的神情异常逼真,令在场的大臣及西戎首领皆显忧虑。

“究竟何事,让你如此焦急?”

“大王有所不知,西戎与东戎积怨已久,近年战火频仍。如今大明与西戎联手,东戎绝不会坐视不理。”

首领不屑地冷笑,“区区东戎怎敢同时挑衅大明与西戎?我西戎只需稍加动作,便可將其踏平。”

信使继续道:“大王有所不知,正因如此,东戎近期愈发活跃。他们自知无力对抗大明或西戎,故此必会有所行动。”

“他们明白自己与两国均有嫌隙,届时恐难逃厄运。大王细思,临危之人在绝境中岂会惧怕死亡?”

首领沉吟片刻,深感此言在理,“莫非真有其事?这些逆贼早该惩治。”

信使仰头饮尽那杯酒,长嘆一声,满含恨意地道:“確应严惩。大王有所不知,今**们竟率先发难,未待我方反击,便已向我们发起攻击。”

首领猛然起身,怒不可遏,“竟如此大胆,到底做了何事?”

信使暗自窃笑:老匹夫终被我引入圈套,李武大人果然料事如神。

现实掩盖了內心的喜悦,李武依旧显露出痛苦神色。今日,东戎使者来访营帐,劝说李武放弃与西戎的合作,但李武岂是背信弃义之人?听到要求后勃然大怒,隨即展开激烈辩驳。

爭论后,西戎使者自知难以得逞,遂亮出底牌,表明此行早有准备。

西戎王脸上浮现惊恐之色,他惧怕的不是东戎的行动,而是李武在西戎遭遇不测。若李武不幸遇害,大明势必迁怒於己,西戎將面临战火侵袭。他曾向百姓承诺和平即將来临,若事败露,其威信將荡然无存。

於是,西戎王急切询问:“李武可有安危?”

信使回应:“李武先生武艺高强,外人难近其身,无需过虑。”

西戎王稍感宽慰,却闻噩耗:“李武虽无恙,但护送他的將军与粮草库恐已陷入险境。”

信使续述:“东戎此次並非普通交涉,他们早知李武不会屈服,暗中埋伏大量士兵。如今东戎伏兵突袭,意欲加害李武。”

西戎王暴怒,震得案几颤动,酒杯倾覆,壶中佳酿洒满地面,香气四溢。

即便美酒诱人,此刻也无法平息怒火。未及反击东戎,对方竟欲藉助大明之力置自己於死地。

西戎王愤言:“东戎贼子真可恨!幸而我早派將军守护李武。”

信使忽然换上恭敬的姿態,弯腰低头说道:“大王英明远见,这位將军令人钦佩。但他已被东戎擒获,在敌军逼近时,他第一时间守护在李武先生身旁。”

“他用身躯挡住敌人,为李武先生爭取反击时间,可惜最终命丧刺客之手。”

西戎王怒火更盛,这位將军曾隨他南征北战,尤其在对大明的战斗中屡立功勋,对他而言分量极重。如今噩耗传来,將军竟死於东戎刺客之手,他如何能忍?

他强忍泪水,身为一国之君,若此时落泪有失威严。群臣亦垂首默然,不忍见君主伤心。

西戎尚武,士兵健壮勇猛,但在智谋方面常显不足。大王悲痛中失去理智,若非如此,也不会轻易听信信使之言。

稍作镇定,他厉声问群臣:“诸位爱卿,巫將军遭东戎杀害,我等当如何应对?”

群臣沉默思索,虽知大王欲兴兵復仇,却犹豫不决。毕竟仅凭信使一面之词,无凭无据,贸然出兵恐有危险。

见无人回应,信使心中暗自嘀咕:“你们不是以蛮力闻名吗?连东戎都不敢正面交锋?我还以为你们多英勇,原来连场仗都要思虑再三。若非李武先生提醒陛下並非每战都要亲征,大明早就踏平我国了。”

他未敢直言,默默注视著大王。

就在此时,另一位將军站出。他与阵亡的乌李將军曾是战场上的生死之交,起初皆为普通士兵,后携手升任將军。平日无战事时,两人常聚饮畅谈。

乌李將军遇害,李武悲愤交加,脸色涨红。他对西戎大王直言:“此仇不报,难消我心头之恨。东戎狼子野心,若非此次刺杀失败,必不会善罢甘休。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李武情绪激动,几近语无伦次。深吸一口气后,他又说道:“大王英明,莫要迟疑,趁早挥师东进,以免夜长梦多。“

西戎大王拍案而起:“乌龙將军胸怀壮志,孤岂能辜负?准奏!“

群臣附和:“大王圣明!“

大王听闻眾臣附议,已全然忘却信使所言真偽,隨即下令备战。

“为表忠心,我军当先发制人,一举荡平东戎。“大王转向信使,“你速將此事如实稟报李武先生。“

信使点头称是:“大王威名远播,此战定能让李武先生刮目相看。“

“信使远道而来,孤甚感欣慰。若有不便,可先行返回。“

信使心中明镜似的,深知此行並非易事。“大王厚爱,在下感激不尽。只是战事迫在眉睫,大王的安危更需谨慎。“

“孤知你带兵而来,本欲派兵护送,但近日连遭灾祸,军备稍显不足。若信使无异议,此事便作罢。“

信使听后心中震撼不已,原以为西戎王只是派兵监视自己,却没想到轻易被自己拒绝了。

信使暗自得意:“你们这些蛮族,这次有苦头吃了。还想与我大明和平共处?莫忘从前如何*扰我大明,在边境肆意挑起战端,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如今只说臣服就想求饶,简直异想天开。”

信使逐渐露出狠色,但迅速收敛表情:“若非近年你们西戎天灾人祸频发,怎会如此顺从归降?你们不过是一条养不熟的野犬,现在臣服我大明,待国力恢復,必又会挥师犯境。此番定要让你们与东戎拼得两败俱伤,我大明坐收渔利。”

...

信使离开后,西戎的谋划也悄然展开。

很快,信使快马赶到李武面前,欲行跪拜之礼,却被李武拦住:“不必多礼,辛苦你了。不知使命完成得如何?”

儘管疲惫不堪,信使满心喜悦,因李武的计划进展顺利,迫不及待想匯报:“大人英明,正如您所料,西戎已开始筹备攻打东戎。”

“好!回去必有重赏。”

信使俯首更甚,语气坚定:“能为大明效力是我的荣幸,无需回报。我本就是大明子民,家人皆在此。大明强盛,则吾辈平安,此即足矣。”

“大明需要更多如你这般忠诚之士。若人人皆具此志,何愁大明不兴?到时,天下皆属我大明。”

李武来自未来,深知世界广阔,不止亚洲,更有诸多洲域。但在世人眼中,仅知大明、东戎、西戎,及北方的匈奴、沿海的倭寇。

但征服世界只是李武的一种想法罢了。他不清楚西戎当前的发展状况,也不知歷史中这段时期西戎的具体情形,因此不敢让大明冒险向西方探索。

况且,大明周边还有其他势力虎视眈眈,目前首要任务是逐一收服这些威胁,稳定国內局势。

……

西戎营地內,一位身披皮甲、神情严峻的男子正来回踱步。此人名为游凤,乃西戎的第一猛將。此次他受命带领六万精锐部队驻扎陈仓,准备伺机突破东戎防线。

七日前,游凤已派遣一支精锐骑兵队外出侦查。若东戎反击,游凤將以陈仓为据点步步推进;反之,则说明东戎兵力不足,难以兼顾多方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狮子与兔(BDSM) 庄主有毒之神医仙妻 宋时行 皇恩荡漾 土匪营 第三次机遇 大腕崛起 无敌特警横扫三国 大明钉子户 戏闹初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