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投名状(1/2)
第82章 投名状
在魏晋时期,怎样改善改善军中的伙食?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高明的厨子哪里找不到?世家大户家中的珍馐海味,那不都是厨子做出来的嘛。既然大户老爷们能吃得满意,大头兵自然也能满意。
但这个问题说麻烦也麻烦,因为无论是买食材还是做饭,都需要钱,或者和钱类似的等价物,比如绢帛等。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没钱就是啥都办不成!
可是哪里去搞钱呢?
马隆听懂了石守信的言外之意。军中肃杀,耕田织布那是不会的,唯一会的便是杀人。
而专业杀人的士兵,搞钱的办法有哪些呢?
石守信的话绕来绕去,不过“劫掠”二字而已。
马隆长期从军,自然是明白此事。
“石将军,您的意思末将明白。可是白水关就这么大,自古以来就是戍守之地,本地百姓也多半是军属,榨不出几斤油呀。
咱们就算是劫掠此地,又能捞到多少粮秣呢?”
马隆小心翼翼问道。
石守信右手食指敲击着石桌,板着脸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看石守信不说话,马隆又问:“石将军,白水关没有油水可榨,但汉中还是有的。只是那边并非我部辖区,贸然行动恐怕……”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石守信“恍然大悟”,然后笑眯眯看着马隆。
“石将军,这,这……虽说可以,但确实不太体面啊。”
马隆察觉上当,讪笑辩解道,生怕石守信把他给坑了。
“汉中的大户,支持蜀军对付我们,这些人颇有家资,形同肥羊。
从他们身上割肉,让麾下将士们好好吃顿饭,我看就可以嘛。
这不叫扰民,这叫天道补不足而损有余,我们这叫替天行道!
对了,汉中这里的大户,谁最肥?”
石守信压低声音询问道,对于这一块,他当真是两眼一抹黑。
“这个不好说,不过张鲁曾经在汉中投降,张家的家底应该很厚。”
马隆若有所思道。
石守信摇摇头道:“张鲁后人不在汉中了。”
他记得张鲁的后人跑江西去讲学了,创立了“天师道”,汉中这边只怕……没什么家业。去也是白跑一趟。
但汉中本地一定会有世家大户!以及他们所居住的庄园。旧的走了,会有新的站起来!
权力没有真空,一旦失去,马上会有新的替代来填补!
“此事你觉得如何?”
石守信看着马隆询问道。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可真不小,追究起来是要掉脑袋的!马隆心里有点慌。
“石将军,大将军的意思,应该还是以稳定为主。”
马隆很是隐晦的提点道。
“大将军确实是这个意思,但办事的时候,我们并不是魏国的官军,而是不穿军服的义军呀。替天行道的义军。”
石守信嘿嘿笑道。
劫匪去抢劫,还要在脸上套个丝袜呢!难道他们去汉中“办事”的时候,都不知道换身衣服?
那样的话,活也干得太糙了!
“石将军,事情不是不能办,而是末将觉得对您的名声不利,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马隆苦劝道。
“马将军,我问你,你麾下将士凭什么拥戴你?他们从军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真以为可以靠战功当上将军么?”
石守信面色平静反问道,毫不客气的撕下了最后的遮羞布!
这年头,向上攀爬的通道虽然没有完全关闭,但中高级职位普遍都是世家大户子弟担任。
这个问题马隆没有回答,很多话说出来很丑,毕竟现实就摆在那里。
千里为官,只为吃穿;千里从军,只为粮饷。
其他都是虚的,锦上添的时候说说场面话还行,等要办事了,真金白银就要给到位。
一个军官能带着麾下士兵谋好处,就会受到底下士兵的拥戴,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什么为了皇帝打仗,为了大将军打仗,信这种口惠实不至的人,坟头草都几丈高了。
当然了,所谓的“好处”分很多种,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
平时吃得好不好,会不会被主将当牛马使唤,社会身份,荣誉感如何,都可以归类于好处。并不只有能不能按时拿到粮饷。
“入蜀之后,钟会要反!到时候一定有一场腥风血雨!你麾下这一千多禁军将士,那都是提着脑袋,跟我们一起在玩命!
不给足他们好处,谁给你卖命!
如果钟会给他们下令,让他们取我们的项上人头,你觉得他们是听钟会的,还是听你的?
平时不对他们好点,到时候他们就只会听上面的军令!
或者当看客不作为,出工不出力!”
石守信面色肃然说道。
“末将……受教了。”
沉默良久,马隆心悦诚服对石守信作揖行礼。
看到马隆已经被说服,石守信感慨说道:
“名声固然很重要,但首先要有命去享受才行。
如果连命都丢了,要那些虚名又有什么意思呢?”
“石将军,这件事既然要做,那必须先跟军中各级军官说明白道理。
上下一心,必能手到擒来。”
马隆附和道,看起来,他对劫掠汉中本地豪强这件事本身,没有任何心理障碍。怕的只是违反军令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